明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核心命题。王阳明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出发,宣扬“一念而善即善人矣,一念而恶既恶人矣”(《南赣乡约》)的动机决定论,目的是让人们注意克服心中的“不善”之念,严密加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明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核心命题。王阳明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出发,宣扬“一念而善即善人矣,一念而恶既恶人矣”(《南赣乡约》)的动机决定论,目的是让人们注意克服心中的“不善”之念,严密加强...[继续阅读]
后期墨家关于一种容易引起逻辑致误的推论形式。《墨子·小取》:“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为不...[继续阅读]
即“一以贯之”。“一贯”在《论语》中两处讲到,《里仁》云:“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的“一”指“忠恕”之道,“一贯”即用忠恕贯通...[继续阅读]
明清之际方以智的哲学著作。不分卷,约一万二千字。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宋儒遂有“一贯”之争。本书亦专为阐述“一贯”问题而作,大旨在於主张“一是多中之一,多是一中之多”,并据以评论儒佛道诸家言。大体是方氏出家...[继续阅读]
北宋张载用语。《正蒙·参两》:“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认为气统一体内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由于有阴阳的对立所以有运动变化;由于对立双方又是统一的所以有不测之神妙。南...[继续阅读]
后期墨家关于逻辑上可能致误的一种推论形式。《墨子·小取》:“居于国,则为居国;有一宅于国,而不为有国。桃之实,桃也;棘之实,非棘也。问人之病,问人也;恶人之病,非恶人也。人之鬼,非人也;兄之鬼,兄也。祭人之鬼,非祭人也;祭兄...[继续阅读]
朱熹用语。他论“理一分殊”时取譬说:“此理处处皆浑沦。如一粒粟生为苗,苗便生花,花便结实,又成粟,还复本形。一穗有百粒,每粒个个完全。又将这百粒去种,又各成百粒,生生只管不已,初间只是这一粒分去。物物各有理,总只是一...[继续阅读]
佛教概念。“一”指绝对,“真”即真实,“法界”是一切现象和本体的总称。“一真法界”是绝对的真实的融摄一切万物的本体。《华严经》以清净不坏、平等无差别的法界为一真法界。华严宗人进一步把一真法界归结为“本源真心...[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