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汉臣,号石坛。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南宋儒学家。咸淳四年(1268)进士。仕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并枢密院编修官。元朝建立,屡征不仕。筑石坛精舍,教授乡里以终。著有《周易象义》、《周易上下经解》及《大衍索隐》等。...[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字汉臣,号石坛。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南宋儒学家。咸淳四年(1268)进士。仕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并枢密院编修官。元朝建立,屡征不仕。筑石坛精舍,教授乡里以终。著有《周易象义》、《周易上下经解》及《大衍索隐》等。...[继续阅读]
又称七经纬、七经谶,用神学解释儒家七经的书。《后汉书·方术列传》注:七纬包括《易纬》的《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六种;《书纬》的《琁机玲》、《考灵耀》、《刑德放》、...[继续阅读]
儒家七种经典。历代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①有以《易》、《诗》、《书》、《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为七经者,见东汉《一字石经》;②有以《诗》、《书》、《公羊》、《论语》、《周礼》、《仪礼》、《礼记》...[继续阅读]
三卷,宋刘敞著。七经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论语》。其书杂论七经经义,故名小传。论《公羊传》仅一条,后附论《左传》、《国语》各一条,似应标为《春秋》,才能包括这三书的三...[继续阅读]
即子夏。一说春秋末年卫国人,一说晋国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人。孔子弟子,以文学著称。孔子死后,居魏国河西(济水、黄河间)教授,为魏文侯师,李克、吴起都是他的学生。其子亡,痛哭失明。《论语》保存了子夏的一些言论,如《颜渊...[继续阅读]
儒家关于人际的伦理理论。孔子将人际关系归纳为君臣父子(《论语·颜渊》),孟子总结为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方面,并规定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的标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继续阅读]
儒家关于人初生的禀性与人的本质的看法。儒家学者言性,多从人初生的禀性来说,如荀子讲:“性者,本始材朴也”(《荀子·礼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正名》)。董仲舒说:“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继续阅读]
儒家关于人的欲望嗜求的统称。人欲包括人的感官对物质享受的一切追求,如饮食男女、声色财货的欲求。孟子讲,人在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享受上,都有共同的爱好。《礼记·礼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儒学家对人欲...[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