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礼是古代贵族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的加笄仪式。笄,就是发簪。行笄礼,即要改变幼年发型,把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縰(黑布)把发髻包住,盘在头顶,再插上笄把发固定住。类似后世的络络,表示女子已成人。《仪礼》:“女子许嫁,笄而...[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笄礼是古代贵族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的加笄仪式。笄,就是发簪。行笄礼,即要改变幼年发型,把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縰(黑布)把发髻包住,盘在头顶,再插上笄把发固定住。类似后世的络络,表示女子已成人。《仪礼》:“女子许嫁,笄而...[继续阅读]
《周礼·地官·媒氏》说:古代官方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实际历代封建王朝都提倡早婚。西汉规定:“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即罚交五倍于常人的头税)。”宋代规定:“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即在此年...[继续阅读]
有妻再娶妻叫重婚。《唐律》规定:“有妻更娶妻者,徒(即判刑)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不受刑),各离之。”就是说,对重婚的男子,不但要判罪,而且要强制离异。...[继续阅读]
从西周起,就实行“同姓不婚”,这里“同姓”指同一宗族。《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兴旺)。”《唐律》规定:“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新中国法律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许结婚”。...[继续阅读]
妻、媵、妾,是一夫多妻制的产物,是对以不同身份与男子婚配妇女的不同称呼。妻,是男子明媒正娶而婚配的第一位妇人,古代男子虽有多妾,但具有妻子资格的只有一人。媵,《仪礼·士婚礼》郑玄注:“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侄...[继续阅读]
六礼,是古代婚姻的六道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纳采,是男方家派人向女方家长献纳采之礼,即现在派媒去说亲。问名,询问女子名和字,以卜吉凶,即现在了解女方各方面情况。纳吉,即男方同意后向女方告知;纳...[继续阅读]
媒妁,即媒人。在群婚盛行的奴隶社会,无须媒妁。在人们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乱婚危害后,才慢慢兴起媒妁。并规定男女结婚,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礼今天仍在一些地方流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