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与“露”相对,一般指艺术表现上的隐藏与显露。所谓藏露,也即隐显,是就画面物体的形状而言的,是中国画章法构图原理之一。露则明,藏则暗。对山水画创作来说,藏与露尤为重要,如山水画写景时“咫尺万里”的空间表现以及...[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藏”与“露”相对,一般指艺术表现上的隐藏与显露。所谓藏露,也即隐显,是就画面物体的形状而言的,是中国画章法构图原理之一。露则明,藏则暗。对山水画创作来说,藏与露尤为重要,如山水画写景时“咫尺万里”的空间表现以及...[继续阅读]
绘画构图中被描绘的事物的长短、高低、错落有致的排列,使画面上出现不齐而似齐,似齐而不齐的艺术效果。清代笪重光《画筌》云:“短树参差,忌排一片;密林蓊翳,尤善交柯。”清代郑板桥题《竹石图》诗云:“参差错落无多竹,引来...[继续阅读]
中与外本是对立的,是矛盾的绘画美学对偶范畴。画家能使它们统一,不但不互相阻碍而且要互相协助,谓相反相成。宋代苏东坡云:“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清代王时敏《西庐画跋》云:“寓法度于纵放之中,得奇趣于...[继续阅读]
指中国画中整个构图阵势的合理安排。也是中国画章法中最为基础,最为普遍,最难把握的对偶范畴。山水画的创作,在整体上不外一开一合,不论是大幅,或是小幅,都存在着一个乃至几个开合的问题。开合,就是组合和分散。开,是指把景...[继续阅读]
“有”与“无”相对,为中国绘画美学对偶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多指物质性的景物,谓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多指精神性的思维,谓无名、无形、虚无等义。《老子》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继续阅读]
导源于中国哲学的范畴。阴阳最初的意义,是指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肯...[继续阅读]
指用笔运墨技巧及其笔墨的神妙变化主要在于干湿互用。画之或干或湿,由于时代不同,纸绢不同,画派不同,画法不同,画家不同,而各有变化。唐宋画所以用湿是由于画绢,绢有矾,宜于画湿,元明清画所以用干,是由于用纸,明代半生半熟纸...[继续阅读]
“浓”与“淡”相对,指中国画中以用笔用墨用色之浓淡来分先后、远近、阴阳、虚实等表现方法和技巧。大致古代用浓墨,元明以后始用淡墨。浓墨取其厚重,淡墨取其空灵。古代用色浓重,元明以后用色淡雅。用墨用色要浓不失之浊...[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