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作画要枯中有润,枯润相生相成。枯,指干枯,枯燥;润,指滋润、华滋。“枯”与“润”是中国画论中一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范畴。在中国画创作中,只有充分运用发挥水墨的“枯润”变化,才能更好地表现对象的形象乃至为其写照...[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指作画要枯中有润,枯润相生相成。枯,指干枯,枯燥;润,指滋润、华滋。“枯”与“润”是中国画论中一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范畴。在中国画创作中,只有充分运用发挥水墨的“枯润”变化,才能更好地表现对象的形象乃至为其写照...[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指水墨与色彩的关系。有“色墨交融”,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等。色与墨并用,多见浅降山水,写意花鸟。但色与墨又是矛盾的,如古代人物画重色轻墨,谢赫“六法”中...[继续阅读]
“老”与“嫩”相对,为表现绘画作品中用笔用意的老与嫩的高度统一。“嫩”有时近于幼稚,近于文弱,秀气,近于生而不熟,软弱无力。“老”有时近于枯槁,近于坚硬,苍古,近于熟而不生,粗而无韵。由嫩而老其势顺而易,由老返嫩其势...[继续阅读]
“粗”与“细”相对,指概括画家个性和风格的粗细,及笔墨形迹的粗细等的一对范畴。粗:指粗略、简括,粗毫、粗笔;细:指细致、详尽、细毫、细笔。其中粗细有内外之分。内就是画家的意思,画家的修养,以及画家的个性和风格;外就...[继续阅读]
指画家和绘画作品中景物所具有的特质和感情。“性”又称为本性,包括画家的人性、品性、及创作个性。《易·乾》云:“利贞者,性情也。”《庄子·缮性》云:“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中国画论认为:画家的禀赋和...[继续阅读]
指画面形象的前后左右的相互关联和照应。民间又称“顾盼”。凡画中的人与物,都不能孤立存在,一幅画中的人与物,都应相互“顾盼”,不能失去呼应。画中人与物的呼应,有外表上的,也有思想感情上的内在呼应。外表呼应靠动作表...[继续阅读]
“远”与“近”相对,指绘画中常作相互映衬、对比的一对概念,以辩证地表现对象位置相互的远与近的艺术方法。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纸上难画...[继续阅读]
“明”与“暗”相对。本指向光为明,背光为暗,明则显,暗则晦。指绘画笔墨运用的明暗效果。明指笔墨刻露,暗指藏锋不露。明代董其昌《画旨》:“余尝与眉公论画,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角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眉公...[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