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词典 > 中国画论 > 列表
中国画论 共有 1237 个词条内容

枯润

    指作画要枯中有润,枯润相生相成。枯,指干枯,枯燥;润,指滋润、华滋。“枯”与“润”是中国画论中一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范畴。在中国画创作中,只有充分运用发挥水墨的“枯润”变化,才能更好地表现对象的形象乃至为其写照...[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

色墨

    中国画论指水墨与色彩的关系。有“色墨交融”,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等。色与墨并用,多见浅降山水,写意花鸟。但色与墨又是矛盾的,如古代人物画重色轻墨,谢赫“六法”中...[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

老嫩

    “老”与“嫩”相对,为表现绘画作品中用笔用意的老与嫩的高度统一。“嫩”有时近于幼稚,近于文弱,秀气,近于生而不熟,软弱无力。“老”有时近于枯槁,近于坚硬,苍古,近于熟而不生,粗而无韵。由嫩而老其势顺而易,由老返嫩其势...[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

粗细

    “粗”与“细”相对,指概括画家个性和风格的粗细,及笔墨形迹的粗细等的一对范畴。粗:指粗略、简括,粗毫、粗笔;细:指细致、详尽、细毫、细笔。其中粗细有内外之分。内就是画家的意思,画家的修养,以及画家的个性和风格;外就...[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

性情

    指画家和绘画作品中景物所具有的特质和感情。“性”又称为本性,包括画家的人性、品性、及创作个性。《易·乾》云:“利贞者,性情也。”《庄子·缮性》云:“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中国画论认为:画家的禀赋和...[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

呼应

    指画面形象的前后左右的相互关联和照应。民间又称“顾盼”。凡画中的人与物,都不能孤立存在,一幅画中的人与物,都应相互“顾盼”,不能失去呼应。画中人与物的呼应,有外表上的,也有思想感情上的内在呼应。外表呼应靠动作表...[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

远近

    “远”与“近”相对,指绘画中常作相互映衬、对比的一对概念,以辩证地表现对象位置相互的远与近的艺术方法。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纸上难画...[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

明暗

    “明”与“暗”相对。本指向光为明,背光为暗,明则显,暗则晦。指绘画笔墨运用的明暗效果。明指笔墨刻露,暗指藏锋不露。明代董其昌《画旨》:“余尝与眉公论画,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角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眉公...[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

厚薄

    “厚”与“薄”相对,常用于概括作品的笔墨形迹和画家天资才力的深厚与浅薄。清代袁树题画:“薄非在笔少,厚岂缘墨多?”清代汪之瑞论画:“厚不因多,薄不因少。”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学者当先求之笔墨之道,而渲染点缀...[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

隐显

    “隐”与“显”相对,一般指绘画上表现的隐藏与显露的方法。画面上的隐显及审美情趣的得失与对事物的隐显情状进行审察品味不同有极大关系。清代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云:“夫绘山水隐显之法,不出笔墨浓淡虚实。虚起实结...[继续阅读]

中国画论
词 典
论语孟子 中国学术 哲学著作 爱犬养护 百花百话 百科合称 保定庙会 北大百联 哺乳动物 军事常识 人文常识 艺术常识 中外名人 重大事件 藏传佛教 三峡昆虫 城市供热 传世名方 词名索引 大历诗略 大学历史 当代科学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冬虫夏草 法律文书 佛源语词 福州方言 港口经济 高等数学 公共关系 公证律师 古今谋略 古钱百咏 古诗百科 古诗评译 古文鉴赏 关东文化 广播电视 国防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 国史纪事 汉代长安 汉英经贸 汉族风俗 河南蜻蜓 赫章彝族 红河彝族 湖湘文化 画说西藏 环境科学 环球地名 皇帝内经 皇权兴衰 皇权兴衰 黄帝内经 黄节诗学 机械加工 蓟州风物 民间疗法 精细化工 同义反义 文史知识 文学知识 西方哲学 建安诗文 建筑经济 交叉科学 教师百科 教育评价 金属材料 京剧剧目 经济法学 经济科学 精细化工 决策科学 科技编辑 科学技术 孔子文化 老子鉴赏 李白诗歌 历代典故 历代绝句 历代骈文 爱情佳句 文坛掌故 历史大事 国史全鉴 名城杭州 名城临海 名城衢州 连用成语 两汉职官 领导干部 吕氏春秋 伦理百科 论语鉴赏 漫画知识 美丑大典 美军服装 美食中国 美术辞林 唐墓壁画 民间禁忌 民间文学 民族知识 名著缩微 明清西安 明清治藏 南社戏剧 宁波古韵 欧洲历史 热工技术 人口管理 人口科学 人类科学 人生哲学 儒林外史 三宝合璧 三国韬略 陕北方言 陕西烹饪 常用钢材 商业会计 尚氏易学 神州秘方 诗歌美学 石油技术 实用方法 实用公文 外国文学 外国哲学 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