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

滏水源发磁州西北之神麋山,涌沸如汤,故名滏,一乎为柳林河,自州达府 境,历邯郸、永年,经曲周滏阳桥南赵儿寨、城南寨、东桥、七岔路、马疃入鸡泽界 北,合澧流,又东北入于海,安流地中运舟楫、通货易,滨河地亩久借灌溉之资, 左太冲赋曰“北临漳滏即此”。
先年于漳水合流,明嘉靖万历间开渠引水,建闸四处,曰宏济闸,知县王友 贤修在城北,今废。赵儿寨闸,知县赵俊昌修,今废。东南闸,明崇祯间知县乔 明旃修。本朝嘉庆初知县奚继薇重修,二十五年知县刘沄增修,寻废。同治二 年知县王延桂重建。
七岔路闸,知县王友贤修,今废。按四闸之建在漳滏合流之时,分杀水势。 有赵儿寨闸及东南闸,以导滏水之入宏济闸及七岔路闸,以导滏水之出,用以引 灌城壕,且溉近城地亩,利甚溥,法至善也。嗣因漳水淤塞,地高于河,不能受 水,渠闸俱废。迨漳水南迁,滏流微弱,沾溉不能遍及,开浚实难措手,惟东南闸 近城导水入陆,金城汤池之险在是焉。诸贤令屡经浚筑,诚有远处浸荒浸废。 辛酉之变临渴而据,盖无及矣。前令尹秋卿王公建闸开渠,周围城垣因时启闭, 引水卫城之法成效俱在,夫器具而固封疆,因势而导尚勿自失其利云。
滏河西岸旧有护城土堤,可资防卫。东北地衍土松,屡经水患。乾隆四年 知县周硕动创筑堤埝。五年知县陆拱辰复勘增修,两堤屹峙,水渐安澜。按漳 水之害既去,滏水之利渐与水边。城东三里北去,商贩往来畦围编错,而磁洲扼 其上流,蓄泄不以时,挹彼注兹颇多掣肘。雍正间割磁州隶广平,邻封相济,始 食其利,然发源殊微,经磁邯永三属,灌溉既渥,余波渐及。春夏需水每多涸竭。 夏秋之交雨潦骤急,又往往浸溢为患。赖环城两堤拱护,虽有泛涨不甚溃决,随 时补苴,通商惠民是在司士者。
漯河故道在马阑村东。《方舆纪要》:漯河自永年县界泊头堡,接县境西朱 堡,长十五里,又东接于漳河枯渎,遇雨潦,滏水泛溢,辄由此分流北注。
阿难渠《寰宇记》:曲周阿难枯渠在县南十四里。《元和志》:阿难渠,魏将 李阿难所导,故名,久无考。
按前志云:北地土疏且多沙石,开渠筑堰恐旋浚旋淤,况曲仅滏河一线上 游,磁邯永多营稻田,所分余润无几,惟多开井眼既资灌溉,并无淤塞。且曲地 洼下,多泉源所在,皆有劝民凿井亦水利之内务也。



更多同类【滏阳河史】......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