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6)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白陶器出现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为鼎盛时期。商代后期白陶大量发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图1.1.6)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白陶器出现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为鼎盛时期。商代后期白陶大量发现...[继续阅读]
(图1.1.7)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统称为“印纹硬陶”或“几何印纹陶”。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继续阅读]
(图1.1.8)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整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继续阅读]
(图1.1.9)汉绿釉的出现,影响到中国陶器中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很多人会认为唐三彩是瓷器,其实它跟瓷器无关,只是很典型的釉陶,且很容易破损。对于唐三彩的认识,很多人会顾名思义地认为“三彩”就是三种颜色,其实这个“三...[继续阅读]
(图1.1.10)它在盘口壶的基础上,一面加饰一个鸡头,另一面安置把手,上接盘口。图1.1.10为东晋的褐彩鸡首壶。早期的鸡头纯粹是为了装饰,东晋以后把鸡头加长而且还把鸡头捅通了,让水能倒出来。除了用鸡头之外,也有用羊头、牛头或虎...[继续阅读]
(图1.1.11)这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的造型。设计别致,外形新颖。在河北景县和湖北武昌均有出土。景县所出更为繁复优美。樽体以腹为中心,下部塑饰向下的莲花瓣三层,层层相接,故又名仰复莲花瓷樽。樽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共七层...[继续阅读]
(图1.1.12)是一种宗教性质的明器,又称魂亭、神亭,也称为谷仓,由东汉时期的五联罐演变而来。形状如坛,上面堆饰亭台、人物、鸟兽。有的塑出蜥蜴在窜洞,老鼠在奔跑,龟鳖在爬行,鸟雀在飞翔;人物或伫立守望,或执杆驱雀,或塑出牌楼...[继续阅读]
(图1.1.13)专业称之为溺器,实际上就是尿壶。但是从文学角度来看,总觉着这样的造型,用来做尿壶,心理上很难承受。一个虎头,张着嘴,带个提梁,晚上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还得把最重要的器官往里塞,估计也不想尿了。我国古代有很多东...[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