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民间音乐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遂宁坐歌堂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坐歌堂是在川东北地区源远流长的优美动情的民俗传统文化,一种古老的婚俗,热闹的集体对歌仪式。坐歌堂来自民间,...[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遂宁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民间音乐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遂宁坐歌堂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坐歌堂是在川东北地区源远流长的优美动情的民俗传统文化,一种古老的婚俗,热闹的集体对歌仪式。坐歌堂来自民间,...[继续阅读]
流传了上千年,有着优美词句的婚嫁歌“遂宁坐歌堂”,又名“陪七姊妹”或“陪十姊妹”,最早源于《诗经·周南》之《桃之夭夭》等,为西南部巴人的婚嫁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就是《诗经》...[继续阅读]
与遂宁毗邻的华蓥市历史上曾为巴国属地,其居民主要为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的移民后裔。坐歌堂这一民间习俗在当地流传至今。明末清初时,持续数十年的战乱造成四川人口锐减,同时,瘟疫流行,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继续阅读]
巴人能歌善舞,就是打仗也不忘唱歌,在很早以前,他们就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喜欢用古老朴实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在巴文化中,坐歌堂是很有特色的一种婚俗仪式。凡是兴坐歌堂的地方,婚嫁仪式都十分隆重。家境...[继续阅读]
没有众家姐妹齐唱的热闹场景,也没有那层层递进的复杂程序,蜀文化的坐歌堂较之巴文化的坐歌堂就显得简单一些、随意一些,但是却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界为劳动者提供材料,劳动者将材料变为财富,用朴实的歌声表...[继续阅读]
与其他来自民间的歌曲不一样,坐歌堂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有一套完备的程序。它多由“迎灯——开声——起歌堂——骂媒人——讨压箱——送灯”几部分构成,环环相扣。坐歌堂中,大家随意站着坐着,热热闹闹,恭贺新娘...[继续阅读]
坐歌堂所唱嫁歌歌词大多为七言,多采用二二三结构,表现手法多用赋、比、兴。如:“天上大星对小星,对到今夜好银灯。大姐银灯一路走,二姐银灯一路行。”少数歌词采用长短句,如:“八月桂花开,九月菊花黄,桂花落地...[继续阅读]
坐歌堂的演唱在词曲方面有着很深的考究。智慧的先民们在很早以前就懂得了以大量的虚词或代词作衬词的写作手法。如:“手(啊)拿(那个)扇儿五(啊)打排,六(啊)亲姊(啊)妹请(啊)出来。你(啊)是大(那个)姐...[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