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大乐”是民间大型打击乐,又名“川中大乐”,流行于四川省遂宁市及周边地区。蓬莱大乐是蓬莱镇独具一格的一种民间打击乐,是明末清初以大英县蓬莱镇为中心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乐器大、队伍大、音量大、气势大的特...[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蓬莱大乐”是民间大型打击乐,又名“川中大乐”,流行于四川省遂宁市及周边地区。蓬莱大乐是蓬莱镇独具一格的一种民间打击乐,是明末清初以大英县蓬莱镇为中心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乐器大、队伍大、音量大、气势大的特...[继续阅读]
蓬莱大乐流行于以蓬莱镇为中心的地区。据蓬莱镇修建宫庙的历史题刻和一些文献记载,蓬莱大乐是明末清初(1630~1655)的产物,已有三百五十多年历史。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蓬莱镇一带的先民们从湖广移民到蓬莱镇。乾隆前期,清王朝...[继续阅读]
蓬莱大乐,以蓬莱镇为中心发端。它是明末清初的产物。20世纪初,在四川的中江、金堂、蓬溪、射洪、南充诸县十分兴盛。蓬莱大乐的先期,在蓬莱地区只用于各宫会期游演。如武圣宫在五月十三日,万寿宫在六月,靖天宫在八月……开...[继续阅读]
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老妇名盐婆,头鬓已经花白,无儿无女,孤身一人,生活清苦,靠捡柴度日。一年六月十三日这一天,盐婆在坡上捡柴,烈日当空,天气炎热,口渴得冒火,她发现在岩缝中流出一股山泉,就喝下肚里。她发现这山泉有一种奇...[继续阅读]
隋朝末年,杨广荒淫无道,残害百姓,霸占民女,激起了天下人民的反抗。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统治危在旦夕。而他手下的大臣大多不务政事,唯有唐公李渊不与同流,他在朝廷内外广施恩德,礼贤下士,结交文武豪杰。他的这些做法遭...[继续阅读]
唐高宗开德元年,授谏议大夫蓝采和因与权臣杨国遂不和,辞官、别妻、弃子云游四方。他常穿破衣,腰系三寸宽的木腰带,一脚赤裸,不知冷热。夏天在衣服里塞满棉絮,冬天则在雪地上呼气如雾,大汗淋漓。他常在城里敞开衣襟,用两根木...[继续阅读]
后汉皇帝刘知远小时候家境贫寒,十二岁那年,家乡遭受特大干旱,几乎颗粒无收,母亲带着他流落异乡。逃荒路上,母亲因饥饿而死,刘知远只得讨口度日。一天,刘知远来到四川大英县蓬莱镇玉印寺,睡在神像后面的神龛子上。刚睡下,李...[继续阅读]
蓬莱大乐的节奏欢快,气势热烈喜庆,场面庄严华贵,融北方锣鼓阳刚之气和四川民间打击乐柔美秀丽风格于一体,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文化特色,人们盛赞它为四川的『威风锣鼓』。[叁]蓬莱大乐的艺术特点蓬莱大乐是一种独具一...[继续阅读]
蓬莱大乐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上千年历史,整理完成并用于民间,也有四百多年历史。单就在蓬莱的传承来说,以五十年为一代,至今已经历八至十代传人了。它来自宫廷,生长、壮大在观音故里。大乐这份珍贵遗产,以前没有发现文字资料...[继续阅读]
(1)司令指挥乐——脚盆鼓鼓上实下虚,正合《易经·泰卦》“乾下坤上”,亨、利、贞大吉。鼓围三尺六寸五分(老尺,约今天六市尺)。(2)“上文”,引导乐——大马锣鼓声令下,报第一个音用大马锣,得“昂”音(川马锣发声曰“娄”),只有...[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