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数量众多的跨境民族很少像西北边疆那样大聚居,即使在某个杂居区内有一个民族的人数占多数,也没有因此形成强大的族群势力,并对其他民族构成统治地位,各民族之间长期以来在事实上、思想意识上都是平等的。西南的跨...[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中国西南数量众多的跨境民族很少像西北边疆那样大聚居,即使在某个杂居区内有一个民族的人数占多数,也没有因此形成强大的族群势力,并对其他民族构成统治地位,各民族之间长期以来在事实上、思想意识上都是平等的。西南的跨...[继续阅读]
西南跨境民族在历史上有迁徙,有流动,但是总体而言生活稳定。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口述传播的历史呈现出阶段性。他们早期是为了生活而流动,在经济生活中发生文化交流。在没有国境线的时候,人们自由往来,自然生活区就是一个传播...[继续阅读]
一方面,西南跨境民族在不同时代的口述传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具有阶段性,另一方面,其口述传播的历史又是连续的,从他们的口述传播中可以追寻到一个民族向外延伸发展的脉理。其口述传播的连续性主要是因为中国居民向边境迁徙...[继续阅读]
自古以来,西南跨境民族及其支系之间的口述传播总是经常性的。在西南边境没有大面积的平原,一个个天然的坝子把人们分隔为一个个生活区。每一个生活区负荷人口的能力都有限,随着人口增加,土地肥力的减退,人口向外迁徙,交往...[继续阅读]
在历史上,中国西南民族的跨境传播没有发生信息量的明显不对等。他们的跨文化传播是以人为载体的口语传播,彼此没有媒介技术的优劣,不是以高科技的物质产品为载体,更没有现代意义的负载着信息的媒介产品。他们存在物质产品...[继续阅读]
有了人类便出现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可是,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在语言出现以前有没有传播?语言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些问题目前在学术上还存在争议。按照学术界多数人的观点,语言的出现、人类的诞生、传播的开始是同步的...[继续阅读]
云南已经发掘的史前遗址数量大,分布广,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材料。1975年在云南楚雄禄丰县发现一颗古猿下臼齿,经科学测定,距今1400万—800万年,其体质和南方古猿接近,已经能初步直立行走,具有典型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性质,但还不...[继续阅读]
四川和重庆在春秋战国之前习惯上称作巴蜀。这一带的史前考古取得了很大成绩,发掘出来的材料可以帮助研究这一阶段的口述传播。材料显示,巴蜀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活动。1951年在资阳县发现一个老年女性个体的较完整的头...[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