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地区境内重峦叠嶂,周边群山连绵。由于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20℃,夏无酷暑,冬少雪霜,雨量均匀,因此植物种类、鸟兽种类繁多,药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可是,古代的毛南人也和当时许多偏远的少数民族群众一样,迷...[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毛南地区境内重峦叠嶂,周边群山连绵。由于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20℃,夏无酷暑,冬少雪霜,雨量均匀,因此植物种类、鸟兽种类繁多,药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可是,古代的毛南人也和当时许多偏远的少数民族群众一样,迷...[继续阅读]
毛南族人民勤劳朴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的文学艺术。毛南族虽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许多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民间口头文学。这些口头文学以言传身授的方法世代相传,很多经典作品至今传颂不衰。一...[继续阅读]
毛南族聚居地石丰林茂。山间水边,竹木成荫,绿叶婆娑。在可供开垦土地有限的条件下,勤劳智慧的毛南族人民积极发展自己的民族工艺产品,并独具一格。花竹帽、石雕、木刻面具是毛南族众多手工艺品中的优秀代表。一、花...[继续阅读]
古代,毛南族人民受生活环境的限制,难以开展大型的体育运动和比赛。但勤劳聪明的毛南族人民能结合自己的生产生活特点,开展一些小规模的、极具趣味性的群众体育活动。据传,自清朝以来,毛南族地区除流行打陀螺、爬杆...[继续阅读]
毛南族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下来的民间游戏,是毛南族民间优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既能锻炼人们的智力,又能增进情感的一种方式,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继续阅读]
毛南族的歌舞艺术种类虽然不多,只有在举行“肥套”等宗教活动时才出现,但由于这些歌舞艺术保存着完好的原生态状态,舞蹈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最能代表毛南族歌舞艺术水平的就是“肥套”。据...[继续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是指世代相承、与生活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表演艺术等)和文化空间(如歌圩、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它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继续阅读]
一、隆款明末清初,毛南族聚居区盛行一种称为隆款或乡老制的社会组织,直到民国(1912~1949年)时期,玉环、下塘、堂八、波川等乡村还保留着这种社会组织。为维护村屯的共同利益与安全,由村屯里的群众推选出办事公道、有...[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