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佤族对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较深,导致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宗教祭祀活动,每年全寨性较大的宗教祭祀活动主要有拉木鼓、祭人头、祭虎豹、剽牛祭祀、砍牛尾巴、搭木桥等。其他还有招魂、“朵巴”等习俗。一、拉木鼓...[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由于佤族对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较深,导致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宗教祭祀活动,每年全寨性较大的宗教祭祀活动主要有拉木鼓、祭人头、祭虎豹、剽牛祭祀、砍牛尾巴、搭木桥等。其他还有招魂、“朵巴”等习俗。一、拉木鼓...[继续阅读]
一、思想特征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佤族哲学对佤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是佤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系统的世界观,佤族哲学与佤族的宗教信仰及佤族的神话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继续阅读]
占卜是佤族生产生活中卜问凶吉祸福的形式。佤族的占卜活动十分频繁,事无大小,都要占卜看卦,以求得鬼神的冥示。如行路、生产、恋爱、结婚、分娩、疾病、死人、建房、械斗、祭礼等无一例外。在过去,特别是生产还未发展到犁...[继续阅读]
习惯法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行为规则。佤族的习惯法集中体现了氏族全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它依靠长者的威望和全氏族的影响,历史地得到人们对它的认可和遵守。它对氏族的每一个成员一视同仁,不存在暴力的强制或统...[继续阅读]
清朝年间,封建统治者在阿佤山区设立了耿马宣抚司、勐勐土巡检、勐角勐董土千总、孟连宣抚司、上勐允土千总、下勐允土千总、西盟土千总、佤族班洪土都司等机构,对当地佤族和其他民族进行直接或间接统治。由于清政府及其他...[继续阅读]
一、沧源班洪抗英斗争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后,不断向我国云南佤族边疆地区渗透,在中缅边界未划定的情况下,英国继续进行侵略活动,于滇缅北段侵占片马、江心坡等地,于南段侵占属于我国沧源县班洪、班老、永邦等部共管的炉房之...[继续阅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首先在佤族聚居地区办起了小学,接着又办了中学,从内地选派了一批批优秀教师到阿佤山乡执教。这些人民教师为佤族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把科学知识...[继续阅读]
从口头文学的盛行到书面文学的出现,再到作家文学的诞生,这是佤族文学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佤族作家文学得以诞生,并不断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佤族文化领域的一次革命。...[继续阅读]
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既是佤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佤族民族艺术及创意产业的一个成功案例。司岗里文化是佤族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化,是佤族的史诗文化。它伴随着佤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主要以歌谣、民间...[继续阅读]
云南民族学会佤族研究委员会是在老一辈民族工作者、曾任云南省人大副主任的王连芳同志亲自关怀下,佤族上层爱国人士、曾任云南省人大副主任的保洪忠同志,老会长、省民委副主任赵和同志亲自倡导下,经云南民族学会批准,并经...[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