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继承和发挥了二程的“天理”论,以“理”为核心、为本体而建立了一个庞大、精致、严密的思想体系。朱熹把“理”、“天理”、“太极”、“道”,视为同等意义的哲学范畴,认为这是宇宙的根源,万物的本体,宇宙万物都由此产...[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朱熹继承和发挥了二程的“天理”论,以“理”为核心、为本体而建立了一个庞大、精致、严密的思想体系。朱熹把“理”、“天理”、“太极”、“道”,视为同等意义的哲学范畴,认为这是宇宙的根源,万物的本体,宇宙万物都由此产...[继续阅读]
朱熹在其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宇宙本体所构建的博大精深、富于思辨、逻辑严密的哲学思想体系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一分为二”的矛盾观,“动静无端”的运动观,“渐化顿变”的发展观。朱熹深刻地...[继续阅读]
朱熹在其天理论的宇宙观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认识论。朱熹认为,“理”所派生的“气”,有精粗、清浊、明昏之不同,人禀精、清、明之气而生,故有知觉、意识,而为万物之灵。人有了生命,便有知觉活动,而能获得“闻见之知”。他...[继续阅读]
在人性理论上,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程颢、程颐的人性二元论,并作了详细的论证。朱熹经常讲“性”,他所讲的“性”,则包括人性、物性。他说:天下无无性之物。盖有此物,则有此性;无此物,则无此性。人物性本同,只气禀异。…...[继续阅读]
朱熹以其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伦理道德说和人身修养论。朱熹认为,天命之性是体现天理的,是纯善的;气质之性是驳杂不纯的,是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体现在人的行为和心理上,则有善恶的不同表现。他说:(胡)季随主其家学,说性...[继续阅读]
朱熹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多次建立书院,累年讲学,广招弟子,传道授业,影响深远。他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朱熹从其人性二元论出发,建立了教育论。他认为,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继续阅读]
张栻,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生于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卒于公元1180年(宋孝宗淳熙七年)。张栻是南宋时期,与朱熹、吕祖谦等齐名的哲学家,时称“东南三贤”。张栻的父亲张浚,曾任过南宋高宗、孝...[继续阅读]
张栻在宇宙论上,宗周敦颐和二程之说,把“太极”、“理”作为宇宙万物化生之根本。他说:太极动而二气形,二气形而万物化生,人与物俱本乎此也。[1]太极者,所以生生者也。曰《易》有太极而体用一源可见矣。极乃枢极之义,圣人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