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贤发表在《历史研究》(1979年,第10期)上的“从天象上推算武王伐纣之年”一文对汉代刘歆以来“用后世所造历法来推断往古的年代”的表示怀疑,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他进而提出用现代天文学推算武王伐纣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赵光贤发表在《历史研究》(1979年,第10期)上的“从天象上推算武王伐纣之年”一文对汉代刘歆以来“用后世所造历法来推断往古的年代”的表示怀疑,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他进而提出用现代天文学推算武王伐纣的...[继续阅读]
时间计量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现在,准确的时间颁布与校正建立在原子时频的标准上,但仍与天文学有着密切关系。在古代进行军事集结、祭祀、围猎时,确定统一时间是十分必要的,统治者建立了官方的计时机构。《周礼》中首次给...[继续阅读]
中国古代主要有不等间距计时制(主要是十六时制)、百刻计时制和十二时辰制3种计时制度。《史记·天官书》中关于金星的星占与观察文字有:“出西方,昏而崮阴,阴兵强;暮食出,小弱;夜半出,中弱;鸡鸣出,大弱:是谓阴滔于阳。其在东...[继续阅读]
漏刻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计时仪器之一。漏是指装满水的漏壶,刻是指一天的时间划分单位,箭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壶中的浮箭刻度可以显示和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根据漏壶或箭壶中水量的均匀变化,及其在箭尺上的指示刻度就可...[继续阅读]
1.明清以前的日晷日晷是中国传统的计时仪器,其中赤道式日晷最为实用,也最为简便,宋以后流传相当广泛。日晷在明清时期由于西学的传入和影响而得到科学化的发展,清代朝野研究日晷之风日盛,日晷形成一个庞大家族。圭表测影是...[继续阅读]
中国古代的机械计时器具有模拟和演示天体和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功能。机械计时器要达到精确计时的目的,通常必须具备维持计时器不停运动的动力系统,具备标识时刻分划的系统,还必须维持随时间推移的运动相对稳定。时间概念的...[继续阅读]
古代水文科学的重要内容是对江河水位使用固定水尺进行测量。这是因为,江河湖泊水位的高低决定着堤防的高度,标示出渠道能否实现引水灌溉,同时,与水位直接相关的水深,又是决定流量大小的主要因子。我国古代水位量测已有40...[继续阅读]
水利工程建设,无论是沿江河的堤防工程、沟通天然河湖的人工运渠,抑或引水灌区建设都必须知道上下游或相关地区之间的方位、间距和高差,否则无法进行设计和施工。因此,测量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水利工程的方位...[继续阅读]
古代水利测量技术的成就,直接体现在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中。汉代龙首渠施工采用竖井法,体现了水利测量技术的精准。而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通过实地勘察,确认了御河、汶水、泗水、黄河四河相互沟通的可行性,则体现了水准测量成...[继续阅读]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与各朝代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密切相关。治河方略的演变是和社会的进步、生产力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而不断进步的。1.避洪、障洪、疏导的发展人类社会早期,黄河流域的先民以采集、...[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