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是西汉时期比较重要的学派之一,在班固所著《汉书》中,它被列为九家可观者的第八位。关于农家学派的起源和主要职能,班固曾概括说:“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食货志上》)当时在农业...[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农家是西汉时期比较重要的学派之一,在班固所著《汉书》中,它被列为九家可观者的第八位。关于农家学派的起源和主要职能,班固曾概括说:“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食货志上》)当时在农业...[继续阅读]
王莽篡夺汉室政权后,由于推行政策不得人心,重新激化了社会矛盾,于是新朝又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他本人在当了15年皇帝后被杀。接替他登上最高统治地位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刘秀(前6-57),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出身于...[继续阅读]
桓谭(约前20-56),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西汉成帝时仕为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太中大夫等职。东汉光武帝时曾为议郎、给事中,以后被贬为六安郡丞。著作有《新论》,凡29篇。在东汉初年农业政策的形成过程中,桓...[继续阅读]
王符,生卒年不详,字节信,号潜夫,临泾(今甘肃镇原)人。王符一生未得仕进,隐居而著《潜夫论》,“以讥当时失得”(《后汉书·王符传》)。他对当时的社会弊端进行了大胆的抨击,对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表示了同情,并从“天以民为心...[继续阅读]
崔寔(?-约170),字子真、元始,安平(今属河北)人。桓帝初被举为至孝独行之士,后经推荐为议郎,升任梁冀的属官司马。以后还出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等职,晚年官至尚书。所著《政论》5卷,“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后汉书·...[继续阅读]
荀悦(148-209),字仲豫,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早年隐居,汉献帝时被曹操征辟入府,后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等职。鉴于东汉时期土地兼并、战争频仍、政治腐败、经济凋零等弊端,荀悦撰写了《申鉴》五篇,进呈朝廷以作施政参考之...[继续阅读]
三国时期由于战事频繁,社会经济缺乏长期稳定发展的客观条件,因而农业思想比较零散,但当时人的论及面还是比较广的。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早年躬耕于南阳,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任丞相、录尚书事。他重视农业...[继续阅读]
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到263年发生了变化。当时曹魏平灭了蜀汉,但两年后即被司马炎取而代之,后者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280年,司马炎又消灭了孙吴,使中国重新出现了统一的局面。西晋统治者对农业生产是比较重视的。武帝(即司马...[继续阅读]
傅玄(217-278),宇休奕,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曹魏时被州举为秀才,官郎中,任温县县令、弘农太守等职。魏元帝时建五等爵,被封为鹑觚男(治所在今甘肃灵台),任散骑常侍。西晋时晋爵为鹑觚子,加驸马都尉,迁任侍中,后又任御史中丞...[继续阅读]
杜预(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因辅佐晋武帝平吴有功,封当阳县侯。他还精于天文和典籍研究,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在农业思想史上,杜预以...[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