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10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除了使用磨光的石器外,还用骨、木、蚌、陶器等制作生产工具。近年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6000年以前,在苏州吴县草鞋山...[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10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除了使用磨光的石器外,还用骨、木、蚌、陶器等制作生产工具。近年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6000年以前,在苏州吴县草鞋山...[继续阅读]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天子,各地诸侯相继争霸,政权易手,社会动荡不安。而这种剧变又与当时农业发展及其生产关系的演进有着内在的关系。春秋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广泛...[继续阅读]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已开始使用并且逐步推广,它不仅提高了耕作效率,也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运河陆续开凿,水利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如魏文侯时任邺令的西门豹曾率民开渠十二条,“引漳水溉邮”(《史记·河渠...[继续阅读]
墨子(约前480-约前420),名翟,相传为宋国人,曾在宋国当过大夫,后长期居住于鲁国。他先习儒术,受孔子学说的教育,而后另立新说,从儒家分离出来,创立墨家学派,收徒讲学。墨子主张“兼爱”,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继续阅读]
《老子》,又名《道德经》,相传为春秋末年老聃所作。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他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当过周的管理藏书的史官,后弃官隐居,不知所终。另一说称老子是孔子同时的楚国隐士老莱...[继续阅读]
从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封建生产关系逐步产生的阶段,到了战国中、后期,这种生产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魏国是各国中变法最早的,以后,楚、韩、齐、赵、燕等国也相继变法。公元...[继续阅读]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早年受学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后在魏、齐、宋、滕等诸侯各国游说,曾任齐宣王的卿。晚年主要从事教育著述工作,“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继续阅读]
《管子》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部内容丰富的著作,它并非春秋时管仲所作,而是托名于他的由多人撰写的论文集。今本《管子》由西汉末刘向整理编成,存76篇,其中大部分写于战国,《轻重》等篇则产生于西汉。《管子》关于农业的论...[继续阅读]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又称孙况、孙卿,赵国人。早年游学于齐国,在稷下学宫讲学,三次担任学宫祭酒。他还到过秦国,对该国变法以后取得的进步持肯定态度。以后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令,后被免职。他在教育和学术...[继续阅读]
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人,早年曾师事于荀子。他是韩国诸公子之一,在国内时多次建议韩王实行变法,均未被采纳。于是转而著书立说,“观往者得失之变”(《史记·韩非列传》),并评论时政。他的论著传到秦国后,受到秦王政的重视...[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