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山(今属四川)人。中年以前一直为布衣,后由欧阳修上奏所撰《权书》等文,两年后被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任文安县主簿,参加纂修礼书。在《衡论》一文中他发表了有关土地问题的见解。对于北宋时期剧烈...[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山(今属四川)人。中年以前一直为布衣,后由欧阳修上奏所撰《权书》等文,两年后被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任文安县主簿,参加纂修礼书。在《衡论》一文中他发表了有关土地问题的见解。对于北宋时期剧烈...[继续阅读]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仁宗时考中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朝,曾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先后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知齐州、知襄州、知洪州、知福州、知明州、知亳州、史馆修撰、中书舍...[继续阅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时考中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诸朝,先后担任签书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江宁知府、翰林学士兼侍讲、参知...[继续阅读]
王安石变法遭到当时一批官员的反对,其中司马光的批评意见最为激烈。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夏县(今属山西)人。仁宗时考中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诸朝,曾任签书判官、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馆阁校勘、同知...[继续阅读]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号东莱,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人。孝宗时考中进士,历任南外宗学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左宣教郎、秘书郎、著作郎兼史官等职,还曾主管过台州崇道观和武夷山冲佑观。吕祖谦著...[继续阅读]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原籍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尤溪(今属福建)。高宗时考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诸朝,曾任同安县主簿、候补武学博士、候补枢密院编修官、南康(治所在今江西星子)知军、提举两浙东路常...[继续阅读]
叶适(1150-1223),字正则,温州永嘉人。因晚年居住于永嘉城郊之水心村,又被人称为水心先生。孝宗时考中进士,历仕孝宗、光宗、宁宗朝,曾任平江(治所在今江苏苏州)节度推官、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太学正、太常博...[继续阅读]
中国历史上的农业思想,就其理论性质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国家宏观农业经济发展为主要论述内容;另一类则以家庭农庄微观农业经营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无疑,历代帝王、封建官吏和文人思想家的农业思想基本属于前者,它们在...[继续阅读]
南宋时期,朝廷还就屯田的经营形式问题进行过争论,当时有人主张将军屯改为民屯。如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都督张浚奏请改江淮屯田为营田,他指出:“江淮州县自兵灭之后,田多荒废。朝廷昨降指挥,令县令兼管营田事务,盖欲劝诱广行...[继续阅读]
1206年,北方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建立了国家。此后,蒙古国先后于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灭夏,太宗四年(1232)灭金,宪宗三年(1253)灭大理(在今云南一带)。世祖至元八年(1271)定国号为大元。在至元十三年(1276)灭南宋后,元朝...[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