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瑞斯特《中国语言》陈新雄《简介佛瑞斯特中国古代语言之研究方法》(1977)对佛瑞斯特(R.A.D.Forrest)《中国语言》(TheChineseLanguage)十分推崇,认为其在西欧学者研究中国语言著作中“堪称完备”。陈新雄介绍说,《中国语言》一书...[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一)佛瑞斯特《中国语言》陈新雄《简介佛瑞斯特中国古代语言之研究方法》(1977)对佛瑞斯特(R.A.D.Forrest)《中国语言》(TheChineseLanguage)十分推崇,认为其在西欧学者研究中国语言著作中“堪称完备”。陈新雄介绍说,《中国语言》一书...[继续阅读]
从第四届国际暨第十三届台湾声韵学学术研讨会(台湾师范大学1995)开始,台湾声韵学会设置优秀青年学人奖。根据《优秀青年学人奖设置办法》,每年奖励一名40岁以下,职级在副教授以下(含副教授)的优秀青年学者;候选人须经评选委员...[继续阅读]
从台湾汉语音韵学史“通论”可见,其所呈现的几个方面特点是十分突出的:其一,台湾汉语音韵学史文献汇集很有特色。比如,不但有论著目录的汇刊,还有一些重要的论著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更有一些学者,比如何大安、竺家宁、姚荣松...[继续阅读]
有的学者对汉语音韵学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重新解释:(一)关于清浊赵元任《说清浊》(1959)是从传统清浊概念入手探讨汉语音韵学和现代语音学对应关系的。他认为:清浊这对名词,在音韵史上用法沿革,起初是非常浑浊,后来才渐渐的澄...[继续阅读]
比较早的专门论及字音发音方法及字音标记的是王天昌《反切与注音方法的进步》(1968)。其他还有谢云飞《华语注音的各式音标之比较》(《新社季刊》2.3:16—74,1971)、《汉字标音简史》(新加坡《南洋商报》新年特刊第3版,1973);高明...[继续阅读]
(一)规范性韵书与字书赵元任《中国音韵里的规范问题》(1985)谈韵书语音的规范问题。该文是赵元任于1959年2月20日在台北所作的一次报告的记录。他对汉语音韵学的一些基本术语规范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比如,与诗韵有关的部分,他...[继续阅读]
陈毓华《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访丁邦新先生一席谈》(幼狮月刊社编《中国语言学论集》445,1977)记录了丁邦新对古今人研究学问方向上不同的一个清晰解释:把声韵学归并到小学类,那是清人的看法,近代学者早已经不是这种观念了...[继续阅读]
陈贵麟《中古韵书研究的两个方向:版本系统和音韵系统》(2000)解释说,所谓版本系统,是指根据《切韵》传本的增补改换,探求其体例传承关系而确立的系统;所谓音韵系统,意指比较《切韵》各个传本的切语,探求其综合的方音而确立的...[继续阅读]
中国台湾学者也参与到了21世纪初发生在美国和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汉语音韵学学者中间激烈的汉语音韵学方法论论争中来,并由此引发了对相关问题的回顾与深刻思考。2001年底,美国华裔学者梅祖麟在香港一个学术会议...[继续阅读]
有关汉语反切研究的重要著作有杜知学《谈反切》(1955)、高明《反切起源论》(1971)、李维棻《反切起源新证》(1966)、王天昌《反切与注音法的进步》(1968)等,但龙宇纯的《例外反切的研究》(1965)有自己的特点。龙宇纯《例外反切的研...[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