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平【导读】《明清之际的中国文人与传教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的专著《跟随利玛窦到中国》的其中一部分。该文较为清晰地梳理了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所进行的传教活动及其取得成功的策略。可谓是媒介学...[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张西平【导读】《明清之际的中国文人与传教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的专著《跟随利玛窦到中国》的其中一部分。该文较为清晰地梳理了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所进行的传教活动及其取得成功的策略。可谓是媒介学...[继续阅读]
1.伊夫·谢弗勒.比较文学[M].王炳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作为丛书之一的《比较文学》清晰地介绍了比较文学这个学科的新老研究...[继续阅读]
韦勒克【导读】雷纳·韦勒克(RenéWellek)的《比较文学的危机》(TheCrisisofComparativeLiterature)是比较文学“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兴起的标志性作品。20世纪上半叶,比较文学研究的主导倾向是法国学派确立的“影响研究”。在它所确...[继续阅读]
雷马克【导读】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雷马克(HenryH.H.Remak)的《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ComparativeLiterature,ItsDefinitionandFunction)一文的引证非常频繁。其原因在于,雷马克在这篇论文中不仅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美国学派”所具有的“平行研...[继续阅读]
1.韦勒克.今日之比较文学[M]//干永昌,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本文发表于1965年,是韦勒克在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大会上所作的报告,距他在1958年发表那篇宣告美国学派及平行研究诞生的论文已经过了七年时间。...[继续阅读]
韦斯坦因【导读】乌尔利希·韦斯坦因(UlrichWeisstein,1925—),德裔美籍学者,曾任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日耳曼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秘书长等职务。他的英文版《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ComparativeLiteratureandLiterarytheory,1973)是根...[继续阅读]
朱光潜【导读2】我们知道“情趣”与“意象”是朱光潜论诗的两个核心范畴,他曾在《诗论》中指出:“每个诗的境界都必须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两个要素”,“诗的理想是情趣与意象的忻合无间。”①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继续阅读]
1.哈利·列文(HarryLevin):《主题学与文学批评》(ThematicsandCriticism)该文最初发表于1968年,用他自己的话说:ThisarticlewaswrittenasatributetoappearintheFestschriftforRenéWellek,TheDisciplinesofCriticism:EssaysinLiteraryTheory,Interpretation,andHistory,editedbyPeterDemetz,Tho...[继续阅读]
韦斯坦因【导读】韦斯坦因(UlrichWeisstein),美国著名比较文学家。1925年11月14日出生于德国。1951年赴布鲁明顿的印第安纳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德国文学和文学批评,1954年获得博士头衔。1959年入美国国籍并执教于印第安纳大学。1966年任...[继续阅读]
杨绛【导读】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