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的发明,使我们的祖先正式从吃生食进化到吃熟食,使他们可以将谷物作为自己日常的固定食品。饮食习惯的改变对古人的智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使古人可以定居在一个地方以种植谷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在鬲出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鬲的发明,使我们的祖先正式从吃生食进化到吃熟食,使他们可以将谷物作为自己日常的固定食品。饮食习惯的改变对古人的智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使古人可以定居在一个地方以种植谷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在鬲出现...[继续阅读]
鬲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出技术方面的进步,而且也揭示出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我国...[继续阅读]
[1]裴文中《中国古代陶鬲及陶鼎之研究》,《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2]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3]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4]王瑞平《火...[继续阅读]
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鬲所用原料陶土均就地取材,但不是一般的黄土或粘土,而是经过一定的选择,简单的加工,如淘洗。黄河流域的陶鬲不是用黄土,而是选用红土、沉积土、黑土等,而且,在仰韶文化时期即已知道用水洗沉淀的方法去掉...[继续阅读]
在新石器时代,陶鬲主要是手制成形。手制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种:一、捏塑法,一般小型陶器多用此法成形,因此壁上常留有指纹,器形也不太规整;二、模制法,采用局部模制的办法;三、泥条盘筑法,先将块泥制成泥条,然后圈起来,一层一层...[继续阅读]
为了增加陶鬲的美观,在陶鬲未烧之前,对表面进行修饰加工,如器表磨光,加饰陶衣,再就是加上纹饰。陶器表面的纹饰不仅有加固陶坯和增添美观的效果,而且不同种类的纹饰往往成为某一文化的特征。制做纹饰的方法大体有下列几种...[继续阅读]
制造陶鬲最后也是关键的一道工序是烧成,烧成温度为摄氏600-900度左右。起初陶鬲曾有一个平地堆烧的过程,后来人们发明了窑。从陶窑的结构看,有横穴窑和竖穴窑两种。横穴窑的特点是在圆形窑室的前方有较长的穹形火膛,燃烧时火...[继续阅读]
齐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因1924年首次发现于甘肃和政县齐家坪而得名,距今4600-3600年。彩绘陶鬲夏、商时期高24.4厘米,口径18厘米位于甘肃省和政县齐家坪等地的齐家文化遗存中发现了陶鬲等炊器,齐家文化的氏族部落生活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