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鬲的读音,现代汉语词典里读lì和gě,作为器皿时读lì,作为姓氏和地名时读gě。在《说文解字》里对“鬲”的读音是“鼎属。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属皆从鬲。鬲或从瓦。汉令鬲从瓦历声。郎激切”。这是...[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关于鬲的读音,现代汉语词典里读lì和gě,作为器皿时读lì,作为姓氏和地名时读gě。在《说文解字》里对“鬲”的读音是“鼎属。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属皆从鬲。鬲或从瓦。汉令鬲从瓦历声。郎激切”。这是...[继续阅读]
姓氏文化是目前比较新兴的一门科学。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史悠久的...[继续阅读]
[1]李洪陵朱国材《鬲国考·鬲国与禹城》。[2]晓桐《有鬲氏考》,菏泽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3]于省吾《鬲》,史学集刊副刊号1981年10月。[4]王树明《禹城县大禹治水传说与考古发现寻绎》。[5]张学海《虞夏时期禹城历史探索》。...[继续阅读]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那时,人类居住在山洞,以猎取野兽,采集野果为生,所以,他们的文化也是以这种生活方式为基础的。那时,能够采集和狩猎到食物的地点并不十分固定,所以,那时的人们基本上还没有定居,在旧...[继续阅读]
鬲等陶器的出现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鬲等陶器工具的制造是人类制造工具的一次大飞跃。新石器时代是以制造斧、锛、锄、耜、刀等为重要标志,鬲的出现把人类制造工具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继续阅读]
粥是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产生的一种古老的食品。据《古史考》记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可见粥之久远古老。据考古资料,人类早期的食物来源主要是狩猎获取的动物原料、采集的鸟卵、果品、种子等。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继续阅读]
蒸是华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蒸的起源和鬲有何关系呢?在央视《天工开物》中,清华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戴吾三研究员指出,鬲的出现和使用为产生蒸这种烹饪方法奠定了基础。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使用鬲等炊具煮食物时,发现水沸腾...[继续阅读]
中国人把做饭称为“烹饪”,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位“烹饪师”。什么叫做“烹”,一般认为“烹”是指烹调方法,但它的本义是“煮”。煮菜、煮饭、煮茶、煮酒都是烹。“烹”在文献中出现很早,《诗经》中就有“或...[继续阅读]
炊具是饮食烹调的生产工具,不同性质炊具的产生和变化,决定着不同的烹调办法,烹调的菜肴风味也不同。从炊具的角度,烹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无炊具烹、石烹、陶烹、铜烹、铁烹等阶段。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约有四十多万年的无炊...[继续阅读]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迄今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这可以看作是...[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