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杰作。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92)到安帝延光四年(125),30多年间共发生了26次大的地震。震区有时波及几十郡,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经过长年研究...[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杰作。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92)到安帝延光四年(125),30多年间共发生了26次大的地震。震区有时波及几十郡,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经过长年研究...[继续阅读]
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创制时间大约在战国初期,西汉时代已有明确记载。它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原始的浑仪可能由两个环组成,一个是固定不动的赤道环...[继续阅读]
浑仪的众多环圈交错,遮掩天区,影响观测范围。为此,沈括取消了浑仪的白道环,又改变一些环的位置,使它们不挡住视线。郭守敬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将浑仪的各组圆环分别安装,制造了简仪。它取消了白道环、黄道环,把赤道装置...[继续阅读]
水运仪象台(图4-7)是中国古代首创的大型天文仪器,由北宋苏颂、韩公廉等创建,元祐七年(1092)完成,靖康二年(1127)被毁。台高12米,宽7米,为木结构建筑,分为功能、动力、控制和传动四大系统。功能系统由浑仪、浑象和报时机构组成,分...[继续阅读]
游标卡尺是测量长度的精密工具,由主尺、固定卡爪、游标架、活动卡爪、游标尺等组成。测量时用主尺和活动尺将待测部位卡住,既方便读数,又能消除刻度对不准引起的误差,可以方便地测量圆形物体和异形体的内、外宽度及深度...[继续阅读]
指南针是利用磁性来判别方位的仪器,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的指向仪器如指南龟(图4-10)、指南鱼、指南针(图4-11、图4-12、图4-13)和罗盘等,其基本原理都是在地磁场作用下,使磁针指向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磁针的北极...[继续阅读]
1.磁针与罗盘的发明罗盘,又叫“地罗经”“罗经盘”,是将磁针与刻度盘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辨识方向的仪器。在古代,罗盘广泛应用于航海和堪舆。我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磁体的指极性,但天然磁石指极性弱,容易受震失去磁性。磁针的...[继续阅读]
古琴为七弦琴,至迟在西周出现,到春秋时期盛行于士族阶层,伯牙即是当时的操琴名家。魏晋时期的古琴已有琴徽,与现今的古琴形制基本相同。传世古琴以唐琴最为名贵。唐代著名的斫琴家四川雷氏家族所制的琴被尊称为“雷琴”。...[继续阅读]
这一技艺源于清宫廷乐器制作。从清朝至今,宏音斋笙管制作历经吴启瑞、吴文明、吴仲孚(图5-5)、吴景馨四代传人,现已按传统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传承到第五代。宏音斋笙管乐器(图5-6)包括笙、管、笛、箫、唢呐、埙等...[继续阅读]
苏州乐器制作历史久远。宋代乐器生产集中在乐鼓巷,即今史家巷一带。明代昆曲的繁荣促进了苏州乐器行业的大发展,西城附郭一带是各种乐器集中生产地点。清代苏州乐器生产因江南评弹、曲艺的昌盛而达到鼎盛。据《吴县志》记...[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