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礼开始举行后,赞礼的官员谒者引导排好次序的官员队伍进入殿门。《史记·叔孙通列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这个次序应该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班次。大臣们进入大殿,传声“趋!”《汉书·叔孙通传》注:“传声教入者...[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大朝礼开始举行后,赞礼的官员谒者引导排好次序的官员队伍进入殿门。《史记·叔孙通列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这个次序应该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班次。大臣们进入大殿,传声“趋!”《汉书·叔孙通传》注:“传声教入者...[继续阅读]
大朝会举行时,“蛮、貊、胡、羌朝贡”。班固《东都赋》对此描述如下:“膺万国之贡珍,内抚诸夏,外接百蛮。”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增强,在与周边部族一系列战争取得胜利后,西汉政府取得强势地位,周边部族开始朝贡,参加朝贺典礼...[继续阅读]
大朝会中,宴飨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秦蕙田说:“汉魏有元正朝会,晋有冬至小会,唐以后乃有圣节朝会,皆于称贺之后,备设筵宴,谓之大宴。”[1]班固《东都赋》对东汉大朝礼宴飨的盛况是这样描述的:“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列金罍...[继续阅读]
大朝会上无论伴随宴飨,还是娱乐,甚至是结束前的标志都要用乐。礼与乐的这种不解之缘缘于其作用具有多样性,《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继续阅读]
常朝是汉代皇帝召见臣僚处理国家政务的制度,它虽非大朝具有明确典礼性,但君臣相见的繁文缛节自是不可缺少,因汉代常朝史料不多,我们只能钩沉史料寻其蛛丝马迹。西汉宣帝以前的常朝制度不详。《汉书·宣帝纪》:地节二年,“上...[继续阅读]
谒见虽为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形式,可是毕竟与常朝制度有区别,臣下谒见,皇帝召见,可以表明皇帝勤政,但并不表明皇帝打破常朝制度,谒见与常朝区别非常明显,谒见者身份不限,而常朝参加者必须是朝臣。《太平御览》卷630引《汉书》...[继续阅读]
汉代可以因私请假不参加常朝。其一、请病假者。《汉书·高帝纪》:“高祖尝告归之田。”注引:李斐曰:“休谒之名,吉曰告,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告又音喾。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继续阅读]
某些朝臣可以因病、丧请假不参加,国家亦可因重要时令给百官放假,赶上常朝自然也要停止。《续汉书·礼仪志》:“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注引蔡邕《独断》曰:“冬至阳气始动,夏至阴气始起...[继续阅读]
百官在非常朝时要处理公务,丞相以下的百官日常办公地点除各自衙署外,丞相府或司徒中的百官朝会殿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点。《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丞相所坐屋也,古者屋之高严,通呼为殿,不必宫中也。”[1]《周礼·地官·槁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