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洛阳老城北的元怿墓,其上有高约15米、直径约30米的冢。此墓过去有段时间曾被讹传为“司马懿坟”,直到1948年元怿墓志从墓中被盗出,人们才知道此墓墓主为北魏元怿。该墓志不仅记载有墓主人的生平事迹、世袭爵位、卒葬年月...[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位于洛阳老城北的元怿墓,其上有高约15米、直径约30米的冢。此墓过去有段时间曾被讹传为“司马懿坟”,直到1948年元怿墓志从墓中被盗出,人们才知道此墓墓主为北魏元怿。该墓志不仅记载有墓主人的生平事迹、世袭爵位、卒葬年月...[继续阅读]
作为战国时期魏国人的西门豹,生卒年月不详,只知魏文侯时期其曾任邺县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对西门豹曾有过较高评价,他在《史记》中说:“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继续阅读]
位于河南卫辉市比干庙村的比干庙,占地130余亩,现存各类建筑10余座,历代碑刻64通。其中,著名的碑刻有北魏的《太和碑》、唐代的《贞观碑》和元代的《延祐碑》。据说比干封于比地、名干,生于公元前1092年,卒于公元前1029年,是殷朝...[继续阅读]
《伊阙佛龛碑》亦称“褚遂良碑”,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刻于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内。该碑通高约5.00米、宽1.90米。字32行,满行51字,计1600余字。由当时的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丹。碑文主要记述了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继续阅读]
立于偃师缑山之巅,由唐代武则天撰写的《升仙太子碑》,高6.7米,上宽1.58米,下宽1.73米,略呈梯形。盘龙碑首,神龟碑座。碑文33行,每行66字,共2178字。缑山作为平原上一块凸起的台地,虽然海拔只有300米,但名气却大得很,被尊为道教“福...[继续阅读]
现藏于洛阳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的《袁公瑜墓志铭》,本出土于洛阳北邙山。该志高0.7米,宽0.74米,用青石琢成。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志题为“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并序”,下署“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撰书”。如此一来,一...[继续阅读]
《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结碑》,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该碑原在河南鲁山县元结墓前,现立于该县一高校园内。该碑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手撰写并书丹的。碑文以楷书写就,字迹...[继续阅读]
由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撰文的《平淮西碑》,原刻立年月不详。现存碑刻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重立。该碑碑文严谨,层次分明。可谓词采斐然,大气磅礴。碑文的开头概述了唐开国以来历代皇帝的功德,提出了藩镇割据的严重性。在主张...[继续阅读]
现存于濮阳市的《回銮碑》,又称《契丹出境碑》。碑文系宋真宗的一首诗,由宰相寇准书丹,草体竖刻,字大如拳。《回銮碑》作为一通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宋辽签定和约,双方从此化干戈为玉帛的特制诗碑。因签约之地在澶州(今河南省...[继续阅读]
宋时的相州即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其境内的昼锦堂则为北宋时期号称“贤相”的韩琦所建,在今韩琦庙内。《昼锦堂记》是当时身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大文学家欧阳修专为韩琦建昼锦堂一事所写的议论文。古时多把人富贵后回返故...[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