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家族是滨州和黄河三角洲名副其实的科举世家,以“一门十二进士”“父子五翰林”的辉煌,“一门之盛,甲于天下”,成为明清五百多年里国内罕见的知名家族。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移民区域,杜氏家族也在明朝初年的移...[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杜氏家族是滨州和黄河三角洲名副其实的科举世家,以“一门十二进士”“父子五翰林”的辉煌,“一门之盛,甲于天下”,成为明清五百多年里国内罕见的知名家族。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移民区域,杜氏家族也在明朝初年的移...[继续阅读]
20世纪中国早期人类学家林耀华在解释金翼之家的兴衰时,引入当时流行的均衡论,认为“人类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或纷扰之间,摇摆于均衡与非均衡之间”,“但这种均衡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是继之而来的过程”①。滨...[继续阅读]
从明朝初年到清朝末年,黄河三角洲杜氏家族经历了一个从移民到发展再到兴盛和衰落的历程,它的兴盛与良好的家庭教育②、科举世家在科举考试中具有的优势③等因素密不可分,它的衰落则受到社会环境的变动、政治势力的消长等...[继续阅读]
儒家非常注重个人修养:无论是由外而内的学习,还是内心的自我提升,都是通过达到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来完成“救世”的使命。受此影响,杜氏家族充分认识到修身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于他们重视家族教育,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继续阅读]
历史上曾经涌现的众多名门望族,虽能盛极一时,却又往往迅速败落。而杜氏家族却能洁身自好,受到不同朝代统治者的任用。如明朝万历年间,杜诗为政清明、节操高洁,在魏忠贤生祠事件中,他不畏强权,坚持立场,宁愿罢官归家;由于他...[继续阅读]
杜氏家族在教育中强调因材施教。《杜氏述训》开篇明言:“自见之谓明”,要求人有自知之明,又说“材质有高下,赋禀有强弱”,人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道路各尽其才;杜氏虽然人人读书,却又强调“学而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继续阅读]
杜氏成员在政治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他们思想观念中充满追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无论是为官还是教馆,往往都直陈政治见解,表达他们济世治国的理想和抱负。他们恪守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秉承“勤政爱民...[继续阅读]
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说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①或许是环境使然,杜氏家族从明末杜诗到清朝初年的杜漺、清中叶的杜堮,都是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明末的社会混乱还是...[继续阅读]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从形成起就间有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双重性:理想的美好,现实的残酷。尤其是处于朝代鼎革之际,具有强烈政治思想和热情的知识分子面对残酷的现实,只能以对政治的淡漠和寄情山水的方式来逃避现实,抒写他...[继续阅读]
在明清之交,能够以强势压倒江南文化的山左诗歌群体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与山左文化望族对清初诗歌繁盛的影响密不可分。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家族为本位的教育方式,以及重视家族传承的文化传统,在齐鲁之地,历代都有影响力较大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