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展示了泥石流体容重是在1.24t/m3(Sv=380kg/m3)~2.373t/m3(Sv=2180kg/m3)范围内,介于泥沙运动学与土力学研究的容重范畴之间[1]。稀性泥石流具有水流紊动挟沙特征,又称为水力型泥石流。黏性泥石流已具有非牛顿体黏塑性结构特性,又...[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表1-1展示了泥石流体容重是在1.24t/m3(Sv=380kg/m3)~2.373t/m3(Sv=2180kg/m3)范围内,介于泥沙运动学与土力学研究的容重范畴之间[1]。稀性泥石流具有水流紊动挟沙特征,又称为水力型泥石流。黏性泥石流已具有非牛顿体黏塑性结构特性,又...[继续阅读]
泥石流灾害具有突发性,对于暴发频率较低的地区,一旦暴发,往往能产生按常年产沙量计算几十年才会产出的那么多的泥沙量。据日本统计[3],流域面积在1km2以下的,侵蚀模数可以超过105m3/km2,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加,侵蚀模数有减小的趋势...[继续阅读]
泥石流体容重在一场泥石流输移过程中的不同时段,或一场泥石流的不同沟段是不同的。在一场泥石流的初、中、末期,其泥石流体的容重值是变化的(图1-1)。如蒋家沟1984年6月15日的一场泥石流,泥石流的洪峰流量为186.7m3/s,共历时5小时...[继续阅读]
观测资料表明[9]:高容重泥石流体的粒度分布往往有两个明显的粗细颗粒的峰值,其中细颗粒百分含量随着总固体颗粒浓度的提高而不断地下降(表1-4)。但就细颗粒含沙量的绝对值而言,不管总含沙量多少,它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形成的...[继续阅读]
根据蒋家沟泥石流体浓度观测资料可知,黏性泥石流体积浓度可以高达0.81,细颗粒的体积浓度也可达到0.22。在这样的浓度下,细颗粒浆体有可观的屈服应力,可以支持较粗沙的颗粒不下沉。因此,对黏性泥石流而言,作为稳定悬液的上限粒...[继续阅读]
1.泥石流体的极限浓度依据固体颗粒极限浓度试验,稀性泥石流体的体积浓度(CVt)小于临界体积浓度(松散固体颗粒体积比Cw),说明在该流体中颗粒之间还未形成结构;而黏性泥石流中颗粒之间已形成结构(CVt>0.5),故它处于临界体积浓度...[继续阅读]
土力类泥石流主要是由于陡坡上土体含水量增加或者因振动等原因[25],使土体自重所产生的剪切应力增大,而抗剪强度反而减少[24],当其剪切应力大于抗剪强度时,陡坡上的角砾土体就会触变启动,由这种运动所形成的泥石流称为土力类...[继续阅读]
水力类泥石流多数发育在山区的沟谷和有常流水的溪流中。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流的紊动挟沙以及特大洪水冲刷沟床里的松散堆积物而形成的泥石流。分布在日本、俄罗斯等地的泥石流绝大部分属于此类泥石流[21]。在中国的西南...[继续阅读]
泥石流防治工作是根据泥石流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防治的一项系统工程,但因为这方面的工作同泥石流活动本身一样都还研究得不够,仍然处于一定的经验和定性阶段,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从目前泥石流应力分类研究的状况看,为...[继续阅读]
蒋家沟流域位于北纬26°13′~26°17′,东经103°6′~103°13′,属滇东北高山峡谷区。流域地势东高(最高海拔3269m)西低(最低海拔1042m),山高坡陡,坡度大于25°和35°的陡坡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55%和16%。1.蒋家沟流域的地质构造特点蒋家沟位...[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