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九旱是天水的基本市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防旱抗旱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天水从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入手,全市防旱抗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从20世纪60—70年代的修渠打井、计划用水,80年代推行的机井测改、常...[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十年九旱是天水的基本市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防旱抗旱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天水从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入手,全市防旱抗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从20世纪60—70年代的修渠打井、计划用水,80年代推行的机井测改、常...[继续阅读]
洪灾的特点及危害天水境内暴雨多发生在7—8月,按暴雨的环流形式、影响系统和水汽入流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划分的甘肃省暴雨区划,天水地区暴雨属陇东南嘉陵江和白龙江中游天气相似区,其暴雨发生频次较高,且强度大,历时短,时空分...[继续阅读]
渭河流域洪水是影响全市防洪安全的主要隐患,造成重大洪水灾害的重点区域在三阳川、北道、社棠等几条主要支流入汇地区,洪水灾害危及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和通讯设施,影响波及西北各省区。1956年,天水境内因洪水造成人身死亡事...[继续阅读]
天水市的抗旱防汛工作在1955年以前,一直由政府牵头,水利等相关部门承办,没有设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往往造成“汛期搭班子、汛后散摊子”的被动局面。1956年6月以后,天水专区及各县、乡、社设立防汛指挥部、所、组,由当地党...[继续阅读]
2004年,市抗旱防汛指挥部组织7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对全市干旱、暴洪及山洪灾害点的调查、汇总,在广泛收集气象、水文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天水市抗旱防洪防御预案》和《天水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继续阅读]
天水市城区是受山洪、泥石流灾害威胁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特征是突发性强,预报预防难度大;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历时短,暴涨暴落,流速快,并时常伴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严重,灾后恢复困难。而且大多数山洪灾害...[继续阅读]
天水境内中小河流数量多,分布广,沿岸分布的城镇、村庄和农田较多,人口密度较大,由于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自古以来,天水人民从未间断过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但长期不懈的进行水土保...[继续阅读]
1973年,天水地区已建成十万立方米以上中小型水库41座,其中,千万立方米以上的2座,百万立方米以上的9座,十万方以上的30座;小塘坝1400多座,总库容5789万立方米。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0.07万亩,保灌面积6.81万亩。41座水库中,建立健全管理机...[继续阅读]
山洪泥石流分布天水市山洪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各县区植被稀少、涵蓄降水能力差的小流域内。秦州区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分泥流、泥石流、水石流等类型,由于泥石流沟流通区沟床比降大,泥石流流速快,出口堆积区地形突然变缓,因而使...[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