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大婚礼成,张居正向皇帝递上《乞归葬疏》,要求请假返乡安葬亡父。他回顾道:“臣于去年九月二十五日闻臣父忧,屡疏乞请回籍守制,未蒙俞允,仰荷圣恩特遣司礼监官为臣父造葬,降谕慰留,至再至三。臣不...[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万历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大婚礼成,张居正向皇帝递上《乞归葬疏》,要求请假返乡安葬亡父。他回顾道:“臣于去年九月二十五日闻臣父忧,屡疏乞请回籍守制,未蒙俞允,仰荷圣恩特遣司礼监官为臣父造葬,降谕慰留,至再至三。臣不...[继续阅读]
张居正归葬时,内阁中还有吕调阳、张四维,又新进了马自强、申时行,它的运转应该不成问题。按照惯例,位居第二的吕调阳理应代行首辅的职务。但是皇帝并没有这样的打算,三月十五日他下了一道手谕给吕调阳等人,告诫他们,一切国...[继续阅读]
六月十六日一早,文武百官列班迎接张居正入朝。皇帝在文华殿西室召见张先生,不过小别三月,似乎久别重逢,亟待诉说衷肠。君臣之间进行了多年罕见的长谈。皇帝先开口:“先生此行,忠孝两全了。”张居正答谢:“臣一念乌鸟私情...[继续阅读]
随着皇帝朱翊钧步入成年,传统的耕耤礼提上了议事日程。先秦时代,天子的公田称为耤田,为了表示对社神(土地神)、稷神(谷物神)的崇拜,为了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天子定期举行耕种耤田的礼仪。《诗经·噫嘻》就是周成王举行耕耤...[继续阅读]
耕耤礼成之后,要举行谒陵礼。这是朱翊钧即位以来首次以皇帝的身份与皇太后前往天寿山祭谒祖陵。明朝建都于南京,它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安葬于此,称为明孝陵。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此后的皇帝死后都安葬于北京。永乐七年...[继续阅读]
耕耤礼与谒陵礼的举行,标志着十八岁的朱翊钧已经成年,独立治理朝政的条件成熟了。张居正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幼帝的任务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他不想让人们议论自己把持朝政不放,深感“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便于...[继续阅读]
长期的重负,使张居正身心交瘁,体质日趋衰弱。万历九年(1581)七月,他病倒了,一连几天不能到内阁办公。皇帝获悉后,派遣四名御医前往张府诊视。为了感恩,他上疏致谢,谈到了患病的缘由:“臣自入夏以来,因体弱过劳,内伤气血,外冒盛...[继续阅读]
内阁首辅张居正久病不愈,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朝中官僚上自六部尚书侍郎、九卿五府、公侯伯爵,下至翰林、言官、部曹、冗散,无不设斋醮于寺庙道观,为之祈祷。很多人甚至抛弃本职工作,朝夕奔走,做佛事,摆道场。仲夏时节,曝身于...[继续阅读]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夜,太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他缠绵病榻多时,不准任何人进入他的卧室,死的时候悄无声息。据王世贞说:“居正待其子弟严,每三五日入问安,颔之而已,不交一言,而以貌羸甚,恶人见之,卧...[继续阅读]
申时行为张四维写的神道碑,谈到两人之间的友谊;“余与公共事三朝,自词林讲幄,暨简纶扉,先后皆获从公。凡公之议论著作,与其厝注于国家者,皆余所亲睹。”确实如此,两人共事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知之甚深,谈起他在翰林院任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