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位作家的事迹,我们所知也极少,但由于他流传的散曲数量是较为丰富的,从其中还可以看出这位作家行迹的大概。他是一个士大夫气质相当浓厚的文人,“且念鲰生自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1]但统治者却并不赏识他,因而由抑郁...[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关于这位作家的事迹,我们所知也极少,但由于他流传的散曲数量是较为丰富的,从其中还可以看出这位作家行迹的大概。他是一个士大夫气质相当浓厚的文人,“且念鲰生自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1]但统治者却并不赏识他,因而由抑郁...[继续阅读]
真正能够代表马致远在杂剧上的成就的是《破幽梦孤雁汉宫秋》(下称《汉宫秋》)。它写的是众所周知的昭君和亲的故事。王昭君的事迹,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本来是非常简单的。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继续阅读]
马致远还擅长散曲,并且是最先出现的在杂剧和散曲两方面都具有很高造诣的作家。马曲的特色首先表现在他利用这一样式进行创作时,在题材和情调诸方面,比他以前的作家具有更多的文人气息,体现了散曲由俗转雅的进程。如其所写...[继续阅读]
马致远在其散曲中所反映的渗和着悲观情调的恬淡胸怀,以及与这种内容相适应的潇洒豪放的风格,是马致远个人所有的,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在当时的曲家中,有不少人的作风是和他接近的。如卢挚(字处道,涿郡人)、白贲(字无咎,文...[继续阅读]
和关汉卿交谊很深,每逢写出了作品就和关研究得失的杨显之,混名杨补丁,大都人。据《录鬼簿》贾仲明补〔凌波仙〕吊词,当时妓女顺时秀曾以伯父称他,可见他也是和勾栏行院关系很深的人物。这位作家写过八个剧本。从现存的《潇...[继续阅读]
纪君祥(一作天祥)也是大都人。据《录鬼簿》称,他“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他写的六个杂剧,除了《赵氏孤儿》之外,都亡佚了。但这一仅存的剧本,却使他在戏曲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赵氏孤儿大报仇》(一名《赵氏孤儿冤报冤...[继续阅读]
高文秀写过三十多个剧本,现在还存有五个。在当时,他也是负有盛名的作家之一,被人称小汉卿。有的记载说他是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有的说他是东平府学生员,总之,他是和梁山泊所在地东平关系较深的。这个“寨名水浒,泊号梁...[继续阅读]
棣州(今山东省惠民县)人康进之写过两本关于黑旋风的杂剧,留下来的是《梁山泊李逵负荆》(下称《李逵负荆》)。这个剧本的情节也见于《水浒传》第七十三回,是今存有关梁山英雄故事的元杂剧中与小说情节大体上相符唯一的例子...[继续阅读]
从关汉卿起,元代的剧作家已经注意到人民为了使自己的生活获得最低限度的保障,希望在社会上出现清官的问题。这位可敬的前辈首先将人民这种愿望在舞台上反映了。继之而起,又有许多作家在其创作中塑造了许多专门与权豪势要...[继续阅读]
该剧全名是《洞庭湖柳毅传书》,作者尚仲贤,真定人,江浙行省务官。贾仲明吊词中还提及他创作的剧本有《陶渊明》、《王魁负桂英》、《诸葛论功》、《三夺槊》、《秉烛旦》、《崔护谒浆》、《越孃背灯》、《张生煮海》等。...[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