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1月,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提出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1952年,中央教育部草拟了《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草案)》,规定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51年11月,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提出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1952年,中央教育部草拟了《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草案)》,规定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继续阅读]
(一)政治运动迭起1956年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内政治运动仍旧频繁。整风反右。1957年,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是当时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件大事。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但是在实际进程中...[继续阅读]
李达(1890—1966年),号鹤鸣,湖南零陵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少数先驱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1953年2月至1966年8月,李达同志任武汉大学校长达13年半之久。这...[继续阅读]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一个拨乱反正的过程。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什么叫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作了明确的说明:“我们现在讲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继续阅读]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教育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战线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加快发展。知识分子扬眉吐...[继续阅读]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珞珈山如同神州大地一样,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武汉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开始蓬勃发展。(一)“两个中心”指导思想的确立1978年前,武汉大学的科研工作尽管一直没有间断,但无论从指导思想、规模,还是从所取...[继续阅读]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举足轻重的基础性建设。武汉大学在1952年前有学科,但没设专业,1952年开始设专业。1953年院系调整后武汉大学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1953—1965年,武汉大学设置的专业有22个: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继续阅读]
办好学校的关键在教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武汉大学把建设结构合理、比例合适、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收到显著成效。据《武汉大学基本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4年),1949年,武汉大学有专任教师300人,其...[继续阅读]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35年。据有关资料统计,1935—1949年,武汉大学共招收9批研究生,累计培养了76名研究生。新中国成立以后,研究生教育逐步得到了发展。1954年,武汉大学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从1954年到“文化大...[继续阅读]
武汉大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以后,武汉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如同春回大地,生机盎然。改革开放以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主要集中于当时的苏联及东欧各国。稍后一段时期又倾...[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