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有关杂交优势的第一个记载是1776年科鲁特(Kolreuter)用烟草属(Nicotiana)植物杂交,发现其子代具有明显的优势。赖特把这一观念作了进一步延伸,认为植物界普遍存在异花授粉恰好证明大自然更钟情于这种生殖范式(Knight,1799)。之后...[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近代有关杂交优势的第一个记载是1776年科鲁特(Kolreuter)用烟草属(Nicotiana)植物杂交,发现其子代具有明显的优势。赖特把这一观念作了进一步延伸,认为植物界普遍存在异花授粉恰好证明大自然更钟情于这种生殖范式(Knight,1799)。之后...[继续阅读]
杂交种优势效应(Hybridsuperiority)的应用可以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自Shull(1908,1909)和East(1908)提出的自交—杂交体系后,杂交种的选育和制种已成为产值高达数十亿美元,庞大的世界性产业。到20世纪90年代仅在种植业上就涉及谷物...[继续阅读]
按照Jonhenssen等(1903)的纯系学说和Shull等(1908)的自交一杂交技术体系,开放授粉随机交配的玉米品种,尤其是未经过现代遗传改良的玉米地方品种,存在大量有害的隐性基因,自交分离选择有利于汰除隐性有害基因,增加有利基因频率,使之...[继续阅读]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就选用的亲本材料类型而言,有两种方法,通常称自交系间杂交为常规方法,其他材料间的杂交则为非常规方法。根据亲本材料和杂交方式,玉米杂交种可分类如下:(1)常规杂交种双交种——(自交系A×自交系B)×(自交系...[继续阅读]
自1930年Ashby提出玉米生理性状的杂种优势假说,并证实与自交子粒相比,玉米杂交当代子粒的胚增大(Ashby,1982)。之后,杂交当代(F0)杂种优势和杂一代(F1)的杂种优势及其相互关系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Kannenber等研究父...[继续阅读]
热带亚热带玉米地理族植株通常偏高,收获指数低,云南玉米地方品种亦大多如此,往往导致倒伏减产,不适应集约化栽培,需要经过矮化改良。玉米矮化育种可考虑群体改良和矮化基因利用两种途径。1.群体改良群体改良矮化育种的典型...[继续阅读]
云南是玉米病害高发区,危害较重的常见玉米病害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丝黑穗病、穗粒腐病等,圆斑病、青枯病、粗缩病、灰斑病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一般而言,云南玉米地方品种比较耐病,不乏抗性强的种质资源,正如Co...[继续阅读]
作物的抗逆性通常指作物对非生物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即在干旱、水涝、寒害、土壤低氮等非生物环境胁迫下,作物维持生长发育,减轻产量下降的一系列机制。据Edmeades等(1995)统计,在玉米的各种产量限制因子中,非生物胁迫的产量...[继续阅读]
张泽明等(1997)以不同年代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8个玉米杂交种为代表,测定其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我国玉米子粒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糖分及灰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57%、4.24%、70.52%、1.23%和1.42%。白永新等人(2003)分析了1998~2001年通...[继续阅读]
玉米基因组约有2.3×109~2.7×109个碱基对,几乎为已解码的拟南芥(Arobidopsisthaliana)基因组的20倍,接近水稻基因组的6倍,与人类基因组的大小相当。在玉米基因组中甲基化的重复DNA占80%以上,甲基化程度较低的基因富集区,即所谓的基因岛...[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