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是阐述外感热病规律的理论框架。明确六经涵义,是把握《伤寒论》的关键所在。宋代医家许叔微在《伤寒九十论》中提出三阴三阳是分证的方法。继后有金代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以表里分析六经,又有宋·朱肱...[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伤寒论》六经,是阐述外感热病规律的理论框架。明确六经涵义,是把握《伤寒论》的关键所在。宋代医家许叔微在《伤寒九十论》中提出三阴三阳是分证的方法。继后有金代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以表里分析六经,又有宋·朱肱...[继续阅读]
《伤寒论》还把卦象当成人体的生理和病证的模型。在外感病过程中,阴阳气机之升降至为重要,故每以阴阳上下能交感之泰卦为正常生理模式,而上下不交之否卦模式便成为六经病过程和常见证候,如太阳病过程中的五泻心证、阳明病...[继续阅读]
中和观念是《周易》的哲学特征之一。《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疾病观念和治疗原则都是以中和为模式建立起来的。在《周易》象数推衍中,常采用“比应”的分析方法。以下卦和上卦同爻位相比,有如阴爻与阳爻相比,谓之“有...[继续阅读]
胎教之论,甚至早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可能因被列入“礼”或“教”的范畴而在《黄帝内经》中没有收载,但它也应属于医学内容。胎教为我国首创,是世界教育史和医学史上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发现。相传,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王后之...[继续阅读]
这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医学家们提出的理论。晋代医家王叔和用《周易》八卦概括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脉经·平小儿杂病证》中首创变蒸学说,并为隋唐以后的医家相沿袭。如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直叙变蒸是...[继续阅读]
《黄帝内经》中的藏象说最早也是类比八卦,以肾为坎水、心为离火。但在汉代五行学大兴之际,八卦藏象、六爻(节)藏象为五行藏象所取代,以至医者多论水火,少言坎离。魏晋以后以卦爻论脏腑又复回升,如《中藏经》谓:“火来坎户...[继续阅读]
《易传·说卦》云:“乾为天”“坤为地。”《类经附翼·医易义》曰:“人身小天地,真无一毫相间矣。”又说:“天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内易也。”大指宇宙有乾坤,人身也有乾坤。因人之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同理,即“人与天地相...[继续阅读]
肾为八经卦之坎卦,心为八经卦之离卦。二者正常为水火既济关系,如既济卦,反之为未济卦。济,救济资助之意。《易传·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水在火上,即坎位离上三...[继续阅读]
用八卦的模式分证和立法,在明代之张介宾有新古方之“八阵”,清代程国彭有八法,都是论述极系统的。“证”是病理之功能态。如以其为太极,按其演化,就可用八种模式来概括病证的表现,便得八纲辨证;同理,我们可以将治法治则针对...[继续阅读]
《周易》象数中的纳甲,依据《易传·系辞》中的“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的论述为起推衍而来,所谓纳甲,就是八卦配十天干。其法是将八卦分为阴阳两组,阳组是乾、震、坎、艮四卦,阴组是坤、巽、离、兑四卦,然后以阳卦纳阳干,阴...[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