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系友梁存秀先生逝世。4月21日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的“梁存秀先生追思会”上,发言记录稿基础上,我写成《Der Geist 在中国的传奇人物——追思梁存秀先生》的文章,摘要如下:“和在座的诸位相比,我和梁老师接触算是...[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2018年1月,系友梁存秀先生逝世。4月21日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的“梁存秀先生追思会”上,发言记录稿基础上,我写成《Der Geist 在中国的传奇人物——追思梁存秀先生》的文章,摘要如下:“和在座的诸位相比,我和梁老师接触算是...[继续阅读]
有人说,北大哲学系有传统而无学派,重学风而薄门户,我觉得此说有道理。北大哲学系里被公认为大师级的学者多是某门学科在中国的创始者,如冯友兰、胡适之于中国哲学史,张颐、贺麟、洪谦之于西方哲学史,金岳霖之于逻...[继续阅读]
在与以上和其他很多北大哲学系前辈的接触过程中,我体悟到自己第一次写关于北大感言所用标题“有容乃大”的分量。2004年,我在总结北京大学哲学系历史时提出:“九十年来,在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北大哲...[继续阅读]
在北大图书馆前考察一个大学首先要看它的图书馆,第一流的大学无不有第一流的图书馆,会读书的学生在图书馆寻宝,勤奋的学者在图书馆安身。北大有许多令人梦牵魂绕之处,最吸引游人之处是“一塌(博雅塔)糊(未名湖)...[继续阅读]
2009年,北大在110年校庆之际,推出了刊登校友回忆感怀的《精神的魅力》第二辑。我写了《创办宗教学系的喜悦和烦恼》一文如下:1994年,哲学系迎来80年系庆,举办了建系以来最为隆重的系庆活动。系友佳宾盈门,提出了很多保...[继续阅读]
1995年,北京大学率先成立了宗教学系,在国内外引起的反响很好,国外媒体把这一举动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1995年以后,高校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发展很快,部属重点高校有的建立了宗教学系,有的建立了宗教学研究所或...[继续阅读]
2018年北大120年校庆之际,推出了《精神的魅力》第三辑,登载了我的一篇文章。转载如下:1988年回国时带着刻录DOS和WORD等软件和博士论文等文件的几盒5吋软盘,到北大却用不上,因为没有个人用的电脑。1990年代初哲学系和外哲所...[继续阅读]
1995年,北大开办文科综合试验班,2000年决定停办。有人说试验班“无疾而终”,这一评价抹平了北大人对试验班的种种评价和议论。我听到的关于试验班的意见毁誉参半 , 作为创办试验班的参与者,我有时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不知...[继续阅读]
为了推动中国式的 Classics 的课程项目,我在2009年6月30日《光明日报》上发了一篇文章,从西方古典学谈到中国经学研究对现代大学课程体系和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启示。虽说“言必称希腊”在中国已成为调侃之词,但治西学者必称...[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