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画,又被称为葫艺。宋代,民间的手工艺人把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芦画”艺术。明代,民间的葫芦文化兴起,百姓认为葫芦画有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祛病消灾、保平安等吉祥寓意,葫芦画成为许多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葫芦画,又被称为葫艺。宋代,民间的手工艺人把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芦画”艺术。明代,民间的葫芦文化兴起,百姓认为葫芦画有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祛病消灾、保平安等吉祥寓意,葫芦画成为许多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继续阅读]
赣榆清曲,又称赣榆牌子曲,约形成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是赣榆历史上影响非常广泛的一种传统音乐。据考,明嘉靖至隆庆年间(1522—1572),扬州小调、牌子曲经盐商传入青口,其中有《码头调》和《软平》《叠落》《离调》《...[继续阅读]
鼓,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礼器、重器、乐器,不仅具有美好的寓意,更具神奇的威力,它昭示着力量、稳定、刚毅与正义,那铿锵之声,让朗朗正气连绵不绝。锣鼓乐,这一民间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宏伟的民族气派和独特...[继续阅读]
鼓吹乐,又称吹乌哇(唢呐),是我国北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演奏形式,在赣榆地区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据明代隆庆六年(1572)成编的《海州志·卷之二》“风俗”中记载:“十数年者,然居丧不按家礼,丰酒食、具鼓吹以待吊客,多妆绢...[继续阅读]
渔民号子,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发展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歌艺术形式。赣榆所在的海州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之一,这里的渔业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早在7000年以前,赣榆的先民们就已能用野纤维捻绳织网从...[继续阅读]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京剧在赣榆有“地方戏”之称,至今已有145年的历史。早在北京徽班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期,京剧即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同治十一年(...[继续阅读]
吕剧,又名化妆扬琴,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吕剧走上舞台;1953年后,成为享誉全国的剧种。赣榆地处苏鲁交界,历史上曾隶属于山东,吕剧在形成之初即传入赣榆,至今已...[继续阅读]
柳琴戏是赣榆地方戏剧种之一,由“肘鼓子”演变而成,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故民间一直称其为“拉魂腔”。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100多年来,以柳琴戏形式,编演地方历史事件、文化事象、民俗风情,已成为赣榆传统的文化活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