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篇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那么什么是“文”呢?《原道》篇首先就要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对于这一问题,刘勰并没有在一开始就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先宕开一笔,其云:“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篇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那么什么是“文”呢?《原道》篇首先就要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对于这一问题,刘勰并没有在一开始就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先宕开一笔,其云:“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继续阅读]
刘勰对“文”的本体论追溯暗含一种内在的逻辑,即“道”→天地之道(天地之文)→(有心之)人(参之)→言(立)→文(明)。通过这种逻辑,刘勰对文的哲学本体作了论述。但是,由于其最终在《文心雕龙》中所要谈论的是如何“为文”(刘勰...[继续阅读]
在《原道》篇第二段,刘勰主要论述了“文”的历史演进,强调了“文”与“圣”之间的关系。自此,《原道》篇的论述还没有结束。刘勰需要将第一段谈到的“道”与第二部分谈到的“圣”“文”三者打通,从而构建一个从形而上的“...[继续阅读]
我们再次回到本论文开头所谈到的问题,即《原道》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发现刘勰在此篇中不单单是在讨论“文”的本体论问题,而且还探讨了“文”的历史演进以及“道”“圣”“文”三者关系,实际上总结起来,在《...[继续阅读]
所谓“宗经”,也就是要学习圣人之文,依据“五经”提供的范式和创作规范与原则进行创作。那么,为何要“宗经”,刘勰为何如此重视“五经”对于创作的意义,“宗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刘勰在文章里说得很清楚,他在《序志》篇中...[继续阅读]
根据刘勰《宗经》篇,我们可以看到“五经”对于文学创作方面的意义,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五经”本身的文学性,这已经触及了文学的本质论层面;其次,刘勰从“宗经”出发,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具体原则,即“六义”说...[继续阅读]
“六义”说是《宗经》篇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观点。刘勰由对“五经”的论述,转向对一般文学的讨论,甚至有人认为,这才是刘勰“宗经”的真正目的。“六义”说全面地概括了文学创作的原则,也是衡量文学作品境界高低与优...[继续阅读]
“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1],这是刘勰“论文叙笔”的基本原则。关于“文”和“笔”,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写道:“六朝人分文笔,大概有二途:其一以有韵者...[继续阅读]
《明诗》勾勒出了诗歌的发展历程,却不是简单的枚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勰关于诗歌的态度,以及诗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的风貌和发生的变化。诗歌自诞生之日起,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演变发展,从上古时期到齐梁时代,其中一个...[继续阅读]
《文心雕龙》“体大虑周”,犹如一棵参天古树,盘根错节,枝叶峻茂。《明诗》则是其中的一条枝干,它只是全书的一小部分,却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与其他众多篇目一起,共同撑起了这部垂范百世的皇皇巨著。首先,《明诗》篇的特点...[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