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顯傳》載晉代由天竺東航歸國路程

《法顯傳》載晉代由天竺東航歸國路程图片(共1张) :
《法顯傳》載晉代由天竺東航歸國路程
法顯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於是遂以弘始元年[399],歲在己亥,與慧景、道 整、慧應、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尋求戒律……法顯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諸國,皆師師口 傳,無本可寫,是以遠步乃至中天竺。
……順恒水東下十八由延,其南岸有瞻波大國……從此東行近五十由延,到多摩 梨帝國,即是海口……法顯住此二年,寫經及畫像。於是載商人大舶,汛海西南行,得 冬初信風,晝夜十四日,到師子國。彼國人云,相去可七百由延。其國本在洲上……王 城北跡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銀莊校,眾寶合成。塔邊復起一僧伽藍,名無畏山…… 法顯去漢地積年,所與交接悉異域人,山川草木,舉目 無舊,又同行分披,或留或亡,顧影唯己,心常懷悲。忽 於此玉像邊見商人以晉地一白絹扇供養,不覺悽然,淚下 滿目……無畏精舍東四十里有一山。山中有精舍,名跋 提……城南七里有一精舍,名摩訶毗訶羅……


[東晉]法顯《法顯傳》書影


法顯住此國二年……得此梵本已,即載商人大船, 上可有二百餘人,後繫一小船,海行艱嶮,以備大船毀 壞。得好信風,東下二日,便值大風。船漏水入……如是 大風晝夜十三日,到一島邊。潮退之後,見船漏處,即補 塞之。於是復前。海中多有抄賊,遇輒無全。大海彌漫 無邊,不識東西,唯望日月星宿而進。若陰雨時,為逐 風去,亦無準……如是九十日[或作九、十日]許,乃到一 國,名耶婆提。其國外道,婆羅門興盛,佛法不足言。停 此國五月日。復隨他商人大船,上亦二百許人,賫五十日 糧,以四月十六日發。法顯於船上安居。東北行,趣廣 州。一月餘日,夜鼓二時,遇黑風暴雨……於時天多連 陰,海師相望僻誤,遂經七十餘日,糧食、水漿欲盡,取 海鹹水作食。分好水,人可得二升,遂便欲盡。商人議 言: “常行時正可五十日便到廣州,爾今已過期多日,將 無僻耶? ” 即便西北行求岸。晝夜十二日,到長廣郡界牢 山南岸,便得好水、菜。但經涉險難,憂懼積日,忽得至 此岸,見藜藿依然,知是漢地……
法顯發長安,六年到中國[中印],停六年,還三年達 青州。凡所遊歷,減三十國。沙河已西,迄於天竺,眾僧 威儀法化之美,不可詳說。竊惟諸師來得備聞,是以不顧 微命,浮海而還,艱難具更,幸蒙三尊威靈,危而得濟, 故竹帛疏所經歷,欲令賢者同其聞見。是歲甲寅[義熙十年 (414) ]。

——《法顯傳》[又作《佛國記》]


晉 義熙十二年[416],歲在壽星,夏安居末,慧遠迎法 顯道人。既至,留共冬齋。因講集之際,重問遊歷。其人 恭順,言輒依實。由是先所略者,勸令詳載。顯復具敘始末,自云: “顧尋所經,不覺 心動汗流。所以乘危履嶮,不惜此形者,蓋是志有所存,專其愚直,故投命於不必全之 地,以達萬一之冀。”於是感歎斯人,以為古今罕有。自大教東流,未有忘身求法如顯 之比。然後知誠之所感,無窮否而不通; 志之所獎,無功業而不成。成夫功業者,豈不 由忘夫所重,重夫所忘者哉!

——《法顯傳·跋》


釋法顯本姓龔,平陽武陽人也……常慨經律舛闕,誓志尋求。以晉 隆安三年[399] 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發自長安。西度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四顧茫 茫,莫測所之,唯視日以準東西,人骨以標行路耳。屢有熱風、惡鬼,遇之必死。顯任 緣委命,直過險難。有頃,至蔥嶺,嶺冬夏積雪,有惡龍吐毒風,雨沙礫。山路艱危, 壁立千仞。昔有人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餘梯,又躡懸絙過河數十餘處…… 後至中天竺,於摩竭提 巴連弗邑 阿育王塔南天王寺,得 《摩訶僧祇律》 ,又得 《薩婆 多律抄》《雜阿毗曇心》 《綎經》 《方等泥洹》等經。顯留三年,學梵書梵語,躬自書 寫。於是持經像寄附商客,到師子國。顯同旅十餘,或留或亡,顧影唯己,常懷悲慨, 忽於玉像前見商人以晉地一白團扇供養,不覺悽然下淚。停二年,復得 《彌沙塞律》 《長阿含》《雜阿含》及 《雜藏》本,並漢土所無。既而附商人大舶還東,舶有二百許 人。值大暴風,舶壞水入,眾人惶怖,即取雜物棄之。顯恐商人棄其經像,唯一心念觀 世音及歸命漢土眾僧。大風晝夜十三日,吹舶至島下,治舶竟前,時陰雨晦冥,不知何 之,唯任風而已。若值伏石及賊,萬無一全。行九十日[或作九、十日],達耶婆提國。 停五月日,復隨他商侶東趣廣州。舉帆月餘日,中夜忽遇大風,舉舶震懼。眾共議曰: “坐載此沙門,使我等狼狽,不可以一人故令一眾俱亡。”欲推棄之。法顯檀越厲聲呵 商人曰: “汝若下此沙門,亦應下我; 不爾,便當見殺! 漢地帝王奉佛敬僧,我至彼告 王, 必當罪汝! ”商人相視失色, 僶俛而止。 既水盡糧竭, 唯任風隨流。 忽至岸, 見藜 藿菜依然,知是漢地,但未測何方。即乘小舶入浦尋村,遇獵者二人,顯問: “此何 地耶? ”獵人曰: “是青州 長廣郡 牢山南岸。”……遂南造京師,就外國禪師佛馱跋 陀,於道場寺譯出六卷 《泥洹》《摩訶僧祇律》 《方等泥洹經》 《綎經》 《雜阿毗曇心》 , 未及譯者,垂有百萬言……揚州共傳,咸稱神妙。後到荊州,卒於新寺,春秋八十有 二,眾咸慟惜。其所聞見風俗,別有傳記。

——《法顯法師傳》 ,載《出三藏記集·卷十五》 。





更多同类【历代海路针经】......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