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道的历史虽可以具体分为五个阶段(详见《源流篇》)但若以其修炼方法的演变而论,则可以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即魏晋隋唐的楼观派时期,和金元明清的全真道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楼观道的长生修炼方法前后也有具体的差异和变...[继续阅读]
楼观道源
字数: 5007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楼观道的历史虽可以具体分为五个阶段(详见《源流篇》)但若以其修炼方法的演变而论,则可以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即魏晋隋唐的楼观派时期,和金元明清的全真道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楼观道的长生修炼方法前后也有具体的差异和变...[继续阅读]
从养生学的角度看,楼观道和全真道是中国道教诸派中最接近老庄的本旨的一个道派。重视对养生之道即养生的基本理论原则的探讨,突出心理、精神因素(心、性、神)在养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所长。对具体的养生方法和操作技术探...[继续阅读]
为了对楼观道对现实社会的态度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必须首先了解整个道教对现实社会的一般态度及其历史演变。道教对现实社会的基本态度是遁世。所谓遁世,即远离现实的社会生活,隐避于山林之中,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与儒家和...[继续阅读]
同太平道、五斗米道和天师道相比,楼观道较为晚出。太平道同农民起义的密切关系,导致了它在黄巾起义失败后立即被镇压和取缔。五斗米道和天师道设祭酒、天师“治理民物”,领户化民,与封建国家政权发生矛盾。它向道民收取“...[继续阅读]
道教团体形成之后,特别是当一些大的宫观建立之后,数十名以至数百名道士群居一处,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特珠的社会团体,观内道士的宗教生活、相互关系需要由一定的规范来维持,道士的衣食日用、宫观的钱粮出入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