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辖区包括象山半岛的东部地区和沿海诸岛两部分。象山县北倚象山港,与奉化县、宁波市鄞州区相望;东北为象山港口,与宁波市北仑区、舟山市六...[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象山县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辖区包括象山半岛的东部地区和沿海诸岛两部分。象山县北倚象山港,与奉化县、宁波市鄞州区相望;东北为象山港口,与宁波市北仑区、舟山市六...[继续阅读]
象山海盐生产始于何时?一般都以北宋政和四年(1114)象山当地以玉泉山命名的玉泉场置盐官、掌卖纳事宜为肇始,其实并非如此,象山海盐生产历史可上溯汉唐。杉木洋纪念象山首任县令徐旃的徐公祠象山立县于唐神龙二年(706),御史崔...[继续阅读]
象山缘海而邑,盐区分布东北自贤庠、东向南折钱仓由爵溪而下,过林海、岳头、旦门、新桥、昌国,南至石浦,由三门湾入晓塘、定塘、海岛南田、吉港、四都,迂回曲折三百余里,灶舍环列其间,分布极为广泛。北宋政和四年(1114),象山以...[继续阅读]
岁月悠悠,千年盐乡遗迹犹存。在象山土地上,至今尚保存着与盐业生产有关的石碑、墓葬、庙宇、祠堂、盐墩、盐村、廒厂、玉泉场署旧舍以及以盐命名的诸多地名,这一切都在述说着象山盐区昨日的辉煌,同时也展望着更好地传承盐...[继续阅读]
自北宋政和四年(1114)在象山设玉泉盐场直至1950年玉泉场统辖象山、宁海、三门三县盐场,象山盐场经八百多年而不衰。1952年后,盐场(区)虽有变迁,但盐业生产继续发展。当时有金星盐场、番头盐场、杉木洋盐场及定山部分传统盐场。...[继续阅读]
唐代,浙东是“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盐业生产在浙东一带具有重要地位,惜象山无具体盐产记录。盐坨宋代皆以盐课定“岁额”、“引额”,以控制产盐之数。宋宝庆年间(1225—1227),玉泉场产盐4160袋,瑞龙场1060袋,玉女场1060袋,共计...[继续阅读]
象山旧盐谚云“盐如玉,好吃肉”,言盐色莹白、质地好,就能卖得好价钱。象山盐场力求提高盐的品质,不掺杂质。大清律盐法规定,“凡客商将验过有引官盐拌和沙质卖者,杖八十”。民国三年(1914),政府颁布《检查食盐章程》:“食盐之...[继续阅读]
在我国,人工海水煮盐历史久远。在宁波地区,煮盐始于春秋战国时期。[1]煮海水取盐,是尚处较原始阶段的技术水平。到唐代,出现了先将海水制成卤水、再将卤水烧煎成盐的技艺。这是盐业生产一大进步。《新唐书·食货志》载:“霖...[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