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书坛上不遵循二王路线,而希冀自寻新途的重要人物,有齐白石、潘天寿、来楚生、张正宇、余任天、钱瘦铁、宁斧成、陆维钊诸家。我们在此中只以既成的效果作为依据。如果只凭愿望,那么吴玉如也未始没有异...[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书坛上不遵循二王路线,而希冀自寻新途的重要人物,有齐白石、潘天寿、来楚生、张正宇、余任天、钱瘦铁、宁斧成、陆维钊诸家。我们在此中只以既成的效果作为依据。如果只凭愿望,那么吴玉如也未始没有异...[继续阅读]
把这一类型的书家集中到一起讨论之余,我们忽然发现了一个内在的共同点——不管他们或拥有真正的书法立场(如来楚生、潘天寿),或是外行之见(如张正宇);但有一点却不约而同,他们都擅画并以画驰誉艺林,有的还是一代宗师。我们...[继续阅读]
以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为标志,虽然还没有全国性的书法家协会而只有兼管的美术家协会,但在建国以后的第一个书法浪潮之中,几个主要省份相继成立了书法篆刻研究会一类的组织,成为书法走向社会集群化的主要标志。1957年,北京中国...[继续阅读]
伴随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河南、天津等地书法普及教育的崛起,各文化宫、青年宫、工人俱乐部、少年宫等书法学习班如雨后春笋。一般而言,书法篆刻研究会对社会进行书法授课,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一般的书法普及...[继续阅读]
与古代中国书法提携日本书法的发展进程稍有不同,现代中日书法关系史表明:中国与日本书法家之间的相互促进应该更有利于中国书法的发展。一个简单的证据,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以来,日本书法一直以持续稳定的步伐...[继续阅读]
我们把这一部分成果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单纯的普及知识、书法常识介绍。著述的目的在于引导初学者掌握最基础的书法知识。第二是稍带研究性质的、又立足于书家创作角度的著述。作者的目的是在于使已掌握一定知识的学书者...[继续阅读]
纯理论研究的名目不止是指其高度而言,事实上,未被归在纯理论研究中的如潘伯鹰、白蕉的著述,学术价值都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我们此处所举的纯理论研究,是指与学书习字关系不那么直接的一部分成果——如对古代书论的整理辑注...[继续阅读]
表面上看,对《兰亭序》持怀疑态度的,是郭沫若。他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发表于《文物》1965年第6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导致了连续七八个回合的反复辩难,因此,学术界公认郭沫若是倡起兰亭论辩的第一人。但对...[继续阅读]
以论辩本身而言,无论是郭沫若还是高二适,都会遇到一个“危险的陷井”:《兰亭序》一向被指为王羲之所书,时下各家争论的焦点也即围绕着《兰亭序》的书写权问题而展开。但是,如果不把目光放到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中去,纠缠于事...[继续阅读]
尽管兰亭论辩使我们看到了许多不足,而自1965年一年间的论辩文来看,其中也有一些无谓的文字。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初,直到80年代之际,关于《兰亭序》真伪的争论也一直未有消歇,其中有许多文章程度一般,甚至误会乃至缠杂不清。但...[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