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上述生理活性物质外,贝类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腺苷、萜类和固醇类等物质。早在20世纪70年代,曾有学者在两种淡水贝类软体部位(Anodontacygnea和Uniopictorum)的小肠上皮组织和血淋巴提取物中,发现了免疫活性胰岛...[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除上述生理活性物质外,贝类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腺苷、萜类和固醇类等物质。早在20世纪70年代,曾有学者在两种淡水贝类软体部位(Anodontacygnea和Uniopictorum)的小肠上皮组织和血淋巴提取物中,发现了免疫活性胰岛...[继续阅读]
这里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shellfishpoisoning,PSP)是指一类由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及其衍生物组成的一类赤潮生物毒素,相对分子质量在250~500,易溶于水,为一类四氢嘌呤小分子生物碱(图3-1)。表3-3所示为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化合物的取代...[继续阅读]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poisoning,DSP)是由赤潮藻类鳍藻属(Dinophysis)和原甲藻属(Prorocentrum)产生的一类脂溶性聚醚或大环内酯化合物(图3-2)。腹泻性贝毒主要有三大类:①以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为基本骨架的轮状鳍藻毒素(dinophys...[继续阅读]
神经性贝毒(neurotoxicshellfishpoisoning,NSP)是一类由多个醚键连接而成的脂溶性聚醚化合物(图3-3)。它可以与神经或肌肉组织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特异性结合,使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从而使细胞膜持续处于去极化状态,进而引起平滑肌的...[继续阅读]
记忆缺失性贝毒(amnesicshellfishpoisoning,ASP)是一类以软骨藻酸为基本骨架,由确定为病原体海洋生物产生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图3-4)。目前已知的软骨藻酸异构体有11种,其具有典型的酸性氨基酸特征,易溶于水。软骨藻酸在紫外线照射或加热...[继续阅读]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类以河豚毒素为基本骨架的小分子氨基全氢喹唑啉生物碱(图3-5)。河豚毒素为白色粉末状无定型结晶体,220℃以上融化变黑,不吸收紫外线。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但易溶于稀酸水溶液,呈弱...[继续阅读]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毒素,如骨螺毒素(murexine)、头足毒素(cephalotoxin)、芋螺毒素(conotoxin)、四甲胺及一些胺类物质、环亚胺类毒素(cyclicimine)、黑齿法螺毒素、东风螺毒素(babyloniatoxin)、河蚬毒素、焦脱镁叶绿酸a和叶绿素a(鲍鱼体...[继续阅读]
贝类属于滤食性动物,生长在滩涂上,移动性差,生活区域相对固定,大多数生活在河口地区或者河口附近海区,经常会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侵袭和影响而被污染,并且贝类在滤食生物饵料的同时,也会将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质、细菌和...[继续阅读]
我国沿海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向海洋排放的废弃物日益增多,各种新型污染物也不断出现,海域环境状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海洋环境污染除了使海洋水质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改...[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