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礼崩乐坏”与诸子学的诞生

    礼乐文明是西周文化的特征,周公是礼乐文明创立的主要人物。关于周公“制礼作乐”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季文子使太史克对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队,曰,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查看详细>>

标签:宗教史

第一节 西周天命神学

    “天命靡常,惟德是依”,是周人以蕞尔小邦,一举克商,并建立新王朝的天命神学的解释。周人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天的赐予。《诗经·大雅·皇矣》描写周人自以为受命于天的过程曰:“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查看详细>>

标签:宗教史

第二节 儒教哲学之原创——从孔子到思孟学派

    孔子言必称三代,并以“仁”作为内在超越的依据,把“礼”作为制度和行为的规范,大体上建立起以远古黄金时代为终极追求,天、祖、圣合一的儒教哲学的规模;之后,孟子、子思反观内省,突出心性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以性、命、道......查看详细>>

标签:宗教史

第三节 道法自然——老庄之道

    《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老子则讲道法自然,也把礼视为最下......查看详细>>

标签:宗教史

第四节 天志与非命——墨教哲学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并称显学,“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吕氏春秋·当染》)。也有的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但与儒、道不同,墨家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有严密......查看详细>>

标签:宗教史

第五节 五行思想、《周易》阴阳八卦与先秦的宇宙模式

    先秦时期对于宇宙生成和宇宙模式的思考,主要有《洪范》五行和《周易》阴阳八卦。《洪范》据说是周灭商后,商的贵族箕子答武王问天道之说。作者是谁,虽有争论,但从九畴的第一项关于五行的论述,应当说还是箕子的思想。战国时......查看详细>>

标签:宗教史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阴阳方术信仰

    战国后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方术之学中的“五德始终”说,被秦汉统治者所接受而成为论证其统治合法性的官方学说。据五德终始论,周为火德,五行中克火的是水,既然秦代周而立,秦无疑当为水德。《史记·封禅书》记载,始皇并有天......查看详细>>

标签:宗教史

第二节 汉代制度化儒教的形成与“五经”的圣典化

    秦人以法术治国,不重儒术,并欲图恢复古时的官学传统,其文化政策“以吏为师”,民间禁学,甚至焚书坑儒,故在秦代,儒学的发展遭到极大打击,经典传承亦遭到破坏。至汉初,高祖刘邦本亦不敬儒生,史载陆贾常对其称道《诗》、《书》......查看详细>>

标签:宗教史

第三节 东汉制度化道教的形成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1]道教是真正土生土长立足于中国民间信仰的宗教,其制度化形态的完成,则以东汉的五斗米道与太平道为标志。关于道教的思想来源,任继愈等先生在《道教史》中总结为五个方面:第一,来源......查看详细>>

标签:宗教史

第四节 佛教的传入与早期译经

    与儒教、道教不同,佛教的制度化过程不在中国本土。早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印度,佛教组织已经形成,庞大的僧团在恒河中上游迅速兴盛。公元前3世纪,在孔雀王朝的全盛时期,佛教开始向中亚各国传播。通常认为,西汉时,佛法当已由......查看详细>>

标签:宗教史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