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宋实录》宋代编年体史书在史料上是形成了源流关系的。宋代最初级的编年体史籍有两种,一种是《起居注》,一种是《时政记》,它们都为《日历》和《宋实录》提供史料,因此都是实录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宋实录》宋代编年体史书在史料上是形成了源流关系的。宋代最初级的编年体史籍有两种,一种是《起居注》,一种是《时政记》,它们都为《日历》和《宋实录》提供史料,因此都是实录的...[继续阅读]
宋代纪传体史书虽不像唐代那样发达,但也有不俗的成果,既产生了前代史著作《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也纂修了当代纪传体国史,还出现了纪传体通史著作《通志》。1.《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在北宋前期以五...[继续阅读]
1.纪事本末体的创立南宋时,一位地方官在抄纂《资治通鉴》时,“无心插柳柳成荫”地发明了一种新的史书体裁。那位地方官叫袁枢,那种体裁就是纪事本末体。袁枢(1131—1205年),字机仲,建州建安(今属福建)人。少时参加礼部会试,获词...[继续阅读]
1.史学领域诞生新的分支学科——金石学宋代,中国史学中的史料学获得了重大发展,将文献向竹帛纸本以外的方向扩展,将刻有文字的铜器石碑等物纳入史料范围,且当做一种学问进行研究,于是在史学学科下诞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继续阅读]
野史指史料不是来源于官方档案的私修史书,一般包括笔记、杂记、历史小说等。宋代野史笔记十分发达。对此,有学者进行过专门的探讨[1]。依据其成果,可知宋代笔记分为杂史琐记、考辨评论和故事传说三类。宋人野史笔记在很大...[继续阅读]
据现有常见文献(如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检索,辽、夏两朝未见使用“史学”一词,但金朝的学者使用过“史学”的概念。元好问曾在《内翰王公墓表》中称王若虚“与朋友交者无不尽,学无不通,而不为章句所困,颇讥宋儒经学以旁牵远...[继续阅读]
1.辽朝修史制度的确立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政权,在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步实现了汉化,包括模仿唐宋的史学政策,修纂《辽实录》。辽圣宗(耶律隆绪)“好读唐《贞观政要》,至太宗、明皇《实录》,则钦伏”[1]。正是对《唐...[继续阅读]
1.元朝修史制度的确立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蒙古进入中原后,与先进的汉族文化碰撞和交融,最终被逐步汉化。元代修史机构的建立,便是汉化的表现之一。元朝模仿汉族政权和唐宋制度,倡议或建立实录修纂的史料搜集和储备...[继续阅读]
明清时期,经学与史学关系发生变动,一方面,经学继续理学化,对史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史学也开始与经学抗争,扩大其学科边界,吞食经学的传统地盘,“六经皆史”便是这一现象的表征。在传统史学盛极而衰的背景下,经与史发生着激...[继续阅读]
1.明清对“史学”内涵的理解和表述明清时人已明确认识到史学来源于史料,认为,“古之良史多资故典,荟萃成书,未有无因而作者”,因此明代的“金匮石室之中当备有载籍”,这样便会使“史学有资”。[1]看来,“史学”与史书是相似...[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