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加剧。从元惠宗妥欢帖木儿执政中期开始,朝纲混乱,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闰七月二十六日,明将徐达率领北伐军攻陷通州,逼近大都(今北...[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元朝末年,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加剧。从元惠宗妥欢帖木儿执政中期开始,朝纲混乱,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闰七月二十六日,明将徐达率领北伐军攻陷通州,逼近大都(今北...[继续阅读]
16世纪末17世纪初,蒙古社会掀起了一场政治改革。这一次的变革是以西藏宗教的引进和传播为历史背景的。16世纪的卫藏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迅速发展,受到藏传佛教其他教派的排斥和打击。16世纪后半叶,格鲁派面临存亡危...[继续阅读]
在蒙古文化的“黑暗时期”,因割据战争、社会混乱、游牧社会文化传播载体不足等多种原因,蒙古族没有一部文献史料能够得以完整保存。所以我们只能从明代汉籍和16世纪末叶以后编纂的蒙古文文献中模糊地了解这一段历史的蛛丝...[继续阅读]
目前所能见到的《阿勒坦汗法典》文本是藏文手抄本。原文是用什么文字撰写的,国内外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原文是用蒙古文撰写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原文是用藏文撰写的。因各种文献鲜有记载,所以无法断定最初是用何...[继续阅读]
研究《阿勒坦汗法典》必定会涉及《十善福经教白史》,简称为《查干图克》或《白史》。此书名可追溯到元代吐蕃僧人蔡巴衮嘎多吉著的一部《白史》,内容上也宣传通过佛教“十善”的理论治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十善”...[继续阅读]
(一)关于阿勒坦汗宗教法规萨满教是蒙古人的原始宗教。大蒙古国时期,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虽然实行各种宗教信仰自由、平等的政策,但还是把萨满教作为国教,其地位高于其他宗教信仰。元朝时期,蒙古与吐蕃通过萨迦派建立了施主...[继续阅读]
《白桦法典》是蒙古左翼喀尔喀万户封建主们为了加强内部团结,共同御敌,传播黄教,寻求政治稳定而携手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文书。1970年,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游牧社会古代城市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学者Kh.普日来和苏联学者沙卜库诺夫...[继续阅读]
《白桦法典》由以下18部大小法规所组成:(一)六旗法典阿巴岱汗时期所制定,年代不详,首页散失,仅剩85条。(二)额尔亦黑、额尔德尼洪台吉法典大概在16世纪末某年5—6月间制定,是阿巴岱汗继承者额尔亦黑汗在额尔德尼洪台吉帮助下完...[继续阅读]
从《白桦法典》的内容来看,是有关喀尔喀各旗会盟、诺颜们之间的关系、防御敌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喇嘛教、刑事法规、民事法规以及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法律规定。16世纪中后期以后,蒙古地区形成了几个大势力集团。各势...[继续阅读]
卫拉特蒙古是蒙古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卫拉特是Oyirat一词的汉语音译。元代时将其译作“斡亦剌惕”“斡亦剌”“外剌”“外剌歹”等。明代译作“瓦剌”。清代至今,汉文史籍中常译作“卫拉特”,也有译写为“额鲁特”“厄鲁...[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