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形成以后,《老子》自然成为其最重要的经典。由于早期道教的立教理论尚不完善,因此教门人士弘道阐教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诠释《老子》以建构道教理论体系。例如五斗米道之教义,即是通过《老子想尔注》而体现的,我们从张...[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道教形成以后,《老子》自然成为其最重要的经典。由于早期道教的立教理论尚不完善,因此教门人士弘道阐教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诠释《老子》以建构道教理论体系。例如五斗米道之教义,即是通过《老子想尔注》而体现的,我们从张...[继续阅读]
李养正先生曾指出,道教积累经书逾万卷,其中重要经书,不是托言太上老君“降授”,便是引老君“道德”之言而演说神仙之道。笼统地说,道教所宣扬之义理,无一不与《老子》在形式上及内在思想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道藏》...[继续阅读]
老子化胡说的出现与《老子化胡经》的产生,是佛、道两教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尤其是《老子化胡经》,乃道教人士为了应对佛教而对《老子》进行的一次特殊运用,可以认为是早期道教老学的独特表现形式。老子化胡之说出现于东汉...[继续阅读]
在佛、道论争的过程中,道教义理不够深刻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为了回应佛教的冲击,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道教人士开始加强理论方面的建设。这一点,首先在道教老学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如果说早期道士解《老》时注重神化老子...[继续阅读]
本章第一节已指出,由黄老学而发展为黄老道,这是东汉道家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正如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所言:“东汉讲黄老,侧重在养生、修仙,与西汉前侧重在统治术的黄老学,已有所不同。这是黄老学逐步衍变为黄老道的...[继续阅读]
对于《老子河上公章句》之主要思想,王明先生曾有一个论断:“《河上公章句》,以治身为主谊,此所谓治身,非修善积德之谓,乃养生益寿之谓也。”[1]以治身思想为《河上注》之主旨,这是十分正确的。前面我们认为《河上注》是黄老...[继续阅读]
《河上注》之大旨表明,个人通过修道而超越生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完全可以付诸实践的,所以该注在阐扬养生大旨的同时,对修身的具体方法亦加以了重点注意。《河上注》认为天人同道,精气相贯,也就是说,从宇宙万物到个体本身...[继续阅读]
任继愈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中曾经指出:“《老子想尔注》是第一部完全用神学注解《道德经》,使之符合道教宗旨的作品。它的出现是老学与长生神仙说、民间信仰合流的最明显的标志,开创了道教徒系统利用《老子》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