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节解》,《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陆德明《经典释文》、《道藏》中《三洞奉道科诫营始》、《云笈七签》均有提及,应该是一部早期的道教老学著作。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王卡认为乃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老子节解》,《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陆德明《经典释文》、《道藏》中《三洞奉道科诫营始》、《云笈七签》均有提及,应该是一部早期的道教老学著作。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王卡认为乃出...[继续阅读]
关于《老子节解》的诠释特色,蒙文通先生曾指出:“《节解》遗文皆属仙法长生之道,河上《章句》亦主行气、爱精、养神以求长生,与《节解》颇为相近。”[1]《老子河上公章句》、《节解》与另外两书《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继续阅读]
顾欢对《老子》的诠释,明显注意对老子哲学思想的阐发,如第1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注解:道虽无名,要能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与天地万物作于本始也。有名谓阴阳,无名谓常道。常道无体,故曰无名;阴阳有分,故曰有名。...[继续阅读]
唐末杜光庭曾指出:“道德尊经,包含众义,指归意趣,随有君宗。”[1]也就是说,各家解注《老子》,都有自己的宗趣指归,如严君平以虚玄为宗,臧玄靖以道德为宗,而顾欢则“以无为为宗”[2]。作为道士的顾欢虽然终身未仕,但对现实政治...[继续阅读]
顾欢解《老》,一方面体现出他注重义理的特点,另一方面又不失道教的本色,故蒙文通先生认为他兼综王弼玄学与葛玄仙学之长。顾欢注解《老子》第73章“勇于不敢则活”云:“独立不惧,不敢有为,守柔尽顺,活身之道也。”[1]“活身...[继续阅读]
隋唐时期,道教发展到了一个繁荣的阶段,而道教的繁荣与当时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有关,尤其与统治者的重道、崇道密不可分。隋朝的统治者对道教十分重视,隋文帝杨坚就是一位崇道的皇帝。据《隋书·来和传》:“道...[继续阅读]
随着唐代道教的发展,一批著名的道教学者也先后涌现出来,如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筌、杜光庭等等,他们为道教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其共同的特点是将道教的神仙信仰与老庄道家哲学更加紧密地结合...[继续阅读]
如果说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老学发展,从解释的风格上看,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汉魏两晋时期的重方术与神仙和南北朝时期老学的义理化倾向,那么,唐代道教老学则基本上体现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即在继承南北朝老学特点...[继续阅读]
隋唐时期,道士是老学的主要研究者,据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序》著录的老子注家,隋唐时期共30家,其中道士24家;又据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老学部分的著录,隋唐时期的《老子》注者约90余家,其中道士近60家,儒学人物仅...[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