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玄的旨趣,在于用否定之否定方法,破除一切约束,以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虚无境界,成玄英将其谓之“重玄之域”。他说:既能如道,次须法自然之妙理,所谓重玄之域也。[1]这是对《老子》第25章“道法自然”一语的解释。成玄英在该...[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重玄的旨趣,在于用否定之否定方法,破除一切约束,以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虚无境界,成玄英将其谓之“重玄之域”。他说:既能如道,次须法自然之妙理,所谓重玄之域也。[1]这是对《老子》第25章“道法自然”一语的解释。成玄英在该...[继续阅读]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不同时代的注《老》学者,对道的理解都有差别,从而构成了老学多姿多彩的风貌。成玄英对老子之道的解释,主要抓住其“虚通”的特性并加以发挥,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道体虚...[继续阅读]
道教产生时即确立了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基本教旨,其修道之要偏重于服药炼形、安神固精,所以早期道教中并没有明心见性的教义。南北朝以后的道教受佛学的冲击,才渐渐有了心性方面的内容,到唐代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的...[继续阅读]
李荣解《老》的旨趣与成玄英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对道的本体意义的追溯上。李荣在《老子注》的序言中说:魏晋英儒滞玄通于有无之际,齐梁道士违惩劝于非迹之域。雷同者望之而雾委,唯事谈空;迷方者仰之以云蒸,确乎...[继续阅读]
“道者,虚通之妙理”,这是重玄学者对老子之道的基本认识。道不仅是虚通的,而且是一种妙理。以“理”释道,反映了重玄学者对道的本体意义具有新的领悟。成玄英说:“知道之士,达于妙理。”[1]又云:“理既常道不可道,教亦可名非...[继续阅读]
求神仙之道以长生不死,这是每一个道教徒都十分渴望的,唐代道教外丹术相当流行,反映的正是这样的心态。作为道士的李荣,对人的生死有另外的参悟,他说:唯道集虚,虚心怀道。道在物无害者,得成仙骨自强。[1]日月迥薄,亏昃之运难...[继续阅读]
从葛玄的《老子序诀》到成玄英的《老子开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老子的不断神化,这是道教人士解《老》的独有特点,是道教神仙信仰在老学中的具体反映。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释老君事迹氏族降生年代”,分...[继续阅读]
(一)老学简史对唐代以前各家《老子》注疏情况进行全面清理,这是杜光庭在老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杜氏在《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中列举了汉唐以来《老子》注疏六十余家,他们是:节解上下(老君与尹喜解)、内解上下(尹喜以内修之...[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