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发展,为设计教育的中兴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三种教育思潮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存在,为设计教育的大胆创新、勇猛精进积蓄了创造的潜能;苏区艺术设计教育的成长与苏区的军事文化教育等构成了新民主主...[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发展,为设计教育的中兴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三种教育思潮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存在,为设计教育的大胆创新、勇猛精进积蓄了创造的潜能;苏区艺术设计教育的成长与苏区的军事文化教育等构成了新民主主...[继续阅读]
本章首先对“近代”与“近代化”的概念进行了解释,继而对“近代化”“现代化”作了界定。在厘清这些概念之后,进入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近代化的研究。清末“新政”时期,近代艺术设计教育确立。“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兴学堂...[继续阅读]
抗战时期解放区教育继承苏区教育的经验,或者说它的直接源头是苏区教育,是苏区文化教育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解放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坚持苏区社会教育基本路线的同时,并特别强调:一是社会教育应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继续阅读]
基于革命根据地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需要,根据地出现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一些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为了适应抗战新形势的需要,培养新的革命的艺术干部,使艺术武器在革命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38年春由毛泽东、周恩...[继续阅读]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告捷,但饱经战乱和蹂躏之苦的中国人民并没有结束苦难的日子,人们期盼已久的和平、民主的生活并没有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如期而至。内战全面爆发后,各解放区为动员农民参战和支援解放...[继续阅读]
抗战初,由于受“亡国论”“速胜论”和所谓“焦土抗战”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对日寇的侵略野心和持久抗战的形势估计不足,战时的教育方针政策缺少及时的应变措施,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损失惨重。1937年8月27日教育部颁布的《总...[继续阅读]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国立艺专)的发展与存续伴随着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它是抗战时期国统区唯一的一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那国难深重的时期,国立艺专的师生与祖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同肩负起拯救民族国家的大任,并自...[继续阅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终于结束,国统区许多内迁的师生欢欣鼓舞,希望早日复员,恢复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然而持续三年的国共战争再起,全国学生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和平民主运动,许多艺术院...[继续阅读]
日伪在沦陷区实施的殖民奴化教育主要在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华东等沦陷区。东北的沦陷区教育称为“伪满教育”,华北、华东等沦陷区的教育通称“汪伪教育”。日本在对东北沦陷区长达十四年的占领期间,为建立殖民统治秩序,实...[继续阅读]
卢沟桥事起前后,在日军有预谋的摧毁之下,中国的高校惨遭破坏,从1937年7月到1938年8月,中国108所高校,被破坏91所,占高校总数的84%,中小学一半以上也毁于日军战火,渐成规模的教育体系几近溃毁,许多大、中、小学学堂成了日寇纵欲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