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是一种落叶乔木。人们最早靠采野生桑叶来喂养蚕宝宝,后来才开始人工培育桑苗。嘉兴地区的育苗始于晋代。至南宋,湖桑苗已闻名天下。明清之时,桐乡、崇德、海宁一带所产桑苗不仅销往鲁、鄂、川、湘、皖、苏、新疆等地,且...[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桑是一种落叶乔木。人们最早靠采野生桑叶来喂养蚕宝宝,后来才开始人工培育桑苗。嘉兴地区的育苗始于晋代。至南宋,湖桑苗已闻名天下。明清之时,桐乡、崇德、海宁一带所产桑苗不仅销往鲁、鄂、川、湘、皖、苏、新疆等地,且...[继续阅读]
蚕非桑叶不吃,蚕农深刻地认识到桑树的价值,如谚语“桑是摇钱树,蚕是聚宝盆”“桑好半熟蚕”“种好一亩桑,勿怕田里荒”……桑树的重要性使得蚕农亦非常重视桑树的管理,在长期劳作中积累了很多护桑的经验:种植、剪枝、施肥...[继续阅读]
接桑刀(图2-8)为嫁接小桑苗必备工具,似弯形小刀,正面有斜口,刀口很锋利,桑苗嫁接时削接穗用。亦产自桐乡,与桑剪齐名。桑剪(图2-9至图2-11)为蚕桑生产必备工具。传统桐乡桑剪头部像颗白果,捏手处似花瓶,剪刀脚部呈螺丝形,所谓“...[继续阅读]
(一)土蚕种的历史历史上嘉兴地区的蚕种以蚕农自己选留种茧而制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齐民要术》记载:“收取茧种,必取居蔟中者。”到明代之时,制蚕种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注重选蚕、选蛾、浴种及换种技术,当时称...[继续阅读]
杭嘉湖一带的养蚕布局记载最早见于西晋左思《吴都赋》:“乡贡八蚕之绵(丝绵)”。东晋南朝时期(317—589),“用低温抑制蚕种孵化,以增加一年养蚕次数”。至宋代,蚕的品种已经有一化、二化、三化之别。《埤雅》载:“原蚕,里俗谓...[继续阅读]
(一)蚕室蚕具蚕室选择、布置。养蚕是很忙碌、很劳累的活,需要细致入微的照料。嘉兴地区有“伺候舍母娘像饲蚕宝宝一样”“舍母娘吃饭像蚕宝宝吃桑叶一样”之说。“舍母娘”为嘉兴地区对尚在月子中的产妇的称呼。按中国传...[继续阅读]
缫丝,就是把蚕茧的丝抽出来绕上架。相传最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水中,以手抽丝,卷于丝筐;最原始的工具是一盆一筐。据史书记载,周代已有较简单的制丝工具,战国时有手摇式缫车,汉代又有了简单的类似脚踏车的缫丝车。...[继续阅读]
蚕农普遍忌“同宫茧”,因为同宫茧不宜缫丝。“同宫茧”是指两蚕或三蚕同做一茧的茧子,亦称“同功茧”“双宫茧”。清代郭麟《樗园消夏录》记载了忌同宫茧的习俗:“三吴蚕月,风景致佳,红帖粘门,家多禁忌。闺中少妇,治其事者...[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