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丝制品价格较高,但在嘉兴地区,长期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普通百姓家中亦会备有几件日常穿着的丝绸服饰,如绢、绸等制成的衣物(图3-1)。婚服、丧服亦多为丝绸所制(图3-2、图3-3)。唐孟郊《湖妇吟》云:“妾家乌镇住,十五...[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虽然丝制品价格较高,但在嘉兴地区,长期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普通百姓家中亦会备有几件日常穿着的丝绸服饰,如绢、绸等制成的衣物(图3-1)。婚服、丧服亦多为丝绸所制(图3-2、图3-3)。唐孟郊《湖妇吟》云:“妾家乌镇住,十五...[继续阅读]
(一)簪戴蚕花蚕农把养蚕取得好收成,称作蚕花茂盛,以“蚕花廿四分”为最好,在嘉兴地区民谣中多有反映,如“头眠二眠眠得好,三眠出火齐刷刷,蚕花茂盛多胜意”①,“合家采茧忙不停,筐筐要采廿四分”②“今年蚕花强,三朝开体无冲...[继续阅读]
(一)凉帽·发髻·包头巾旧时,嘉兴地区的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凉帽(图3-13)。凉帽即草帽,用稻草编织而成。因凉帽编织简单,携带方便,防雨防晒,且嘉兴地区亦盛产水稻,用以编织凉帽的稻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凉帽深受广大蚕农喜爱...[继续阅读]
(一)桑葚·桑葚酒在桐乡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宋康王赵构南渡时,就是靠着采摘桑葚充饥才得以渡过难关。详见本书第五章第一节中《桑树干上为啥有疤》。且不论传说如何,桑葚(图3-18)确实是美味的水果,酸甜可口,水分充足,旧时是农家...[继续阅读]
(一)螺蛳·蚕讯粽生病的蚕被称为“青娘”。为了防止“青娘”出现,嘉兴地区有清明节用针挑出螺蛳肉吃的习俗,称为“挑青”。吃完后,再把空螺蛳壳抛在屋顶上,这样“青娘”就无处藏身、无法作祟了。蚕讯粽(图3-20)不同于枕头状或...[继续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嘉兴贫苦农民居住条件简陋,一般为草房,少有木结构的平瓦房,其内部结构大体为:泥地坪、板门、板床,外以青砖砌墙,也有泥墙,小青瓦盖顶。通常正中三间不作间隔,类似厅堂的大统间俗称“大门间”,主要用于养蚕,因为...[继续阅读]
对于旧时大多数嘉兴蚕农而言,翻建住房,从而使得居住环境更加宽敞明亮、更加舒适是一辈子的梦想,一辈子省吃俭用的一大动力就是有朝一日能建成敞亮的新房。至现代,建造新房仍是嘉兴农民的一桩大事,在建造新房过程中尤其是上...[继续阅读]
船是旧时江南水乡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嘉兴亦是如此,买卖蚕丝、桑叶、迎亲等,都需要用到船(图3-27)。清代吴之振《课蚕词》中云:“争传叶价俄腾贵,两桨如飞去采叶。”清代施钟成有诗《玉溪杂咏》:“采桑天气趁晴和,灯火沿溪引...[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