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3~1984年,我国粮食的收购和销售,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的形式。30多年来,统购统销在粮食商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1.在国民经济困难情况下,保证了国家掌握重要商品的货源,为国家进行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从1953~1984年,我国粮食的收购和销售,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的形式。30多年来,统购统销在粮食商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1.在国民经济困难情况下,保证了国家掌握重要商品的货源,为国家进行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继续阅读]
1958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中共中央批准了《改进粮食管理体制的几项规定》,把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的办法改为购销差额管理、调拨包干的办法,即征购数和销售数相抵以后的余额和缺额,由中央规定,归地方包干,负责完成规...[继续阅读]
196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的16省、自治区、直辖市财贸书记会议,按照会议精神,从1961年第一季度开始,通过粮食调度,建立了由粮食部直接控制的少量储备粮,全部摆在京、津、沪三大市,并明确规定,未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不准动用。...[继续阅读]
1962年,中央在《关于粮食工作的决定》中,对农村集市贸易和实行粮食议价经营做了具体的规定。其主要内容:1.集体经济单位和农民在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以后,可以拿余粮上集市成交,但严禁私商参加粮食集市贸易。2.供销社可以根据集...[继续阅读]
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会着重强调要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并提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1979年到1984年,中国农业...[继续阅读]
建国30多年的粮食流通体制,基本上是粮食统购统销流通体制的实施、发展和演变的历史。粮食统购统销流通体制是中国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同粮食产需、供求矛盾尖锐的情况相适应的一种制度。它对国家的经...[继续阅读]
从发展市场商品经济的前提出发,我国粮食商品流通最终要转向商品经济的轨道,粮食经营由产品调拨型转变为商品经营型,实行完全的自愿让渡,等价交换。但是,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在由完全计划供应向市场调节转化过程...[继续阅读]
粮食工作实行“四管四放”,是对粮食购销“双轨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概括,是在一定时期内粮食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1.国家计划内的管,计划外的放,这是坚持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核心问题。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继续阅读]
1985年,中央决定改粮食统购为合同定购,通过政府和农民在双方自愿基础上签订合同的方式收购国家所需要的粮食,这在改革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主要内容是:1.合同定购,就是国家通过与农民签订合同的办法,按统...[继续阅读]
“议转平”是“议价转平价”的简称,是把国营粮食部门通过议价途径收购的粮食,转为平价粮销售,“议转平”的粮食是合同定购粮的补充,已纳入国家粮食购销、调拨计划。因此,应作为粮食收购计划的组成部分,与定购粮任务一样,必...[继续阅读]